樁法一直是習拳基本的功夫,樁在太極拳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樁法的練習也是多種多樣,太極拳多種門派,每個門派都有其樁法練習的特點。太極拳的好處就是穩(wěn)打穩(wěn)扎,下面跟著太極拳一起學習下吧!
太極拳樁法的練習
太極拳的樁法多種多樣。以下介紹幾個簡單的樁法教學,練習中,都會要求意念如靜,要腳踏實地的練習。
“開立步樁: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略比肩寬,兩腳尖向前微外擺,兩腳平踏地,意腳心虛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腳趾抓地,屈膝松胯,兩膝正對腳尖,但不可超過腳尖,松胯泛臀,開襠貴圓。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實,兩臂自然環(huán)抱于胸前,四指相對,兩大指自然向上,從左手中指繞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圓形。頭虛領頂勁,自然正直,眼正平視,耳聽身后,牙齒嘴唇微合,舌尖輕抵上顎,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專業(yè)人士介紹,練此功的重點在于立身中正,就是體會身體的重量有上而下順應地球的重力平均到兩腳腳心處。
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開襠,開襠要注意松胯下沉,即開中有合。要含胸,并不是胸向背后方向凹進,而是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現(xiàn)。”
而太極拳的懶扎衣樁,則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兩腳開立約兩肩寬,右腳尖微外擺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對右腳尖但不可過,左腳尖微內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與左腳尖關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
上身自然正直,身體重量右腿承載約七分,左腿承載約三分。右手成掌順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對鏡面,手腕不高于肩不低于肘。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
從右手中指開始,過腕,順著臂繞到后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個曲線,頭自然放正,眼睛平視前方,自然呼吸,心靜平和。
站樁的效果
1、動覺
人體皮膚上出現(xiàn)螞蟻爬行之癢感,也會出現(xiàn)肌肉振顫、身體搖晃等動感。蟻行感是氣血流行表皮所致,搖晃是人體自身進行自發(fā)調整、尋求平衡的一種表現(xiàn),無需理會。剛開始站樁不久的人,容易出現(xiàn)四肢肌肉顫抖的現(xiàn)象,尤其是腿部顫抖者多,這是樁功適應階段的正?,F(xiàn)象,全然不必介意。一段時間以后,這種動感現(xiàn)象就會自然消失,進入“不動”之佳境。
2、麻覺
練功初期,會感到皮膚發(fā)麻,尤其是手掌和腳掌部位感覺強烈,這是氣血尚不夠流通的正常反應,久之自然消除。練功到一定程度,麻覺特別是電麻感是人體生物電的反應,是功力增長的表現(xiàn)。麻覺時有時無,有時弱、有時強,練時有、不練無,以后又過渡到練與不練一個樣的反應。
3、熱覺
練功時,出現(xiàn)溫熱感,感覺身上某部位有一股熱流在流行,或者全身發(fā)熱,并伴有微汗,這是氣血流通的好現(xiàn)象,即“氣不運而自行”,但不能追求,要任其自然發(fā)展。
4、酸覺
一般初練者都會有肌肉發(fā)酸或酸痛的表現(xiàn)。例如,身體感到不自在,局部出現(xiàn)酸痛,特別是兩肩,尤感強烈。這是因為局部肌肉緊張造成的。雖然站樁強調放松,但還需要一個基本的力量保持間架的平衡,因此,站樁初期,往往松緊不能協(xié)調一致,或者雖然放松了,但松不透,所以出現(xiàn)肌肉酸痛或酸脹的反應是正常的,隨著練功的深入,會自行消退。
5、痛覺
有些疾病患者,練功初期會感到局部疼痛加重。一般來說,這是通過練功后氣血沖擊病灶的良性反應,符合“痛則不痛、通則不痛”的中醫(yī)原理。堅持練功,“氣沖病灶”的反應會越來越弱,后疾病也得以治愈了,這是正邪相搏而終正勝邪敗的結果。
6、沉覺
站樁中有渾厚、沉實、沉重的感覺,重心下沉,勢如“不倒翁”,進一步則有“身如灌鉛”的感覺,這是高級功感效應。
7、整覺
全身似被凝固,動彈不得,兩手欲撐不開、欲合不攏、欲抬不起、欲放不下,人體與外界形成了整體,再進一步則會有“體整如鑄”、“肌肉如一”的感覺。整體感是站樁中的高級感受,也是渾圓力的外在可感狀態(tài)的表現(xiàn)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