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武術(shù)的瑰寶,正確的學習太極拳教程可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初學太極拳經(jīng)常會有僵力與拙力的現(xiàn)象,初學者可以了解一下太極拳自學教程,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太極拳吧!
退去太極拳中僵力與拙力的方法
人類為了生活,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勞作、拿重物等,甚至在走路的時候,都在用力,因此,會養(yǎng)生用力的習慣。
包括后續(xù)可能的俯臥撐、仰臥起坐等訓練,我們在太極拳中把這種肌肉的力量稱之為拙力、僵力。
這樣形成的僵力與拙力,會造成肌肉緊張、關(guān)節(jié)僵硬、筋韌不活,反應到太極拳中,練拳者會感到這兒不順,那兒也適,周身難以協(xié)調(diào)。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中,首要任務就是去除這種僵力與拙力,而且化解的越徹底,太極拳的彈性內(nèi)勁產(chǎn)生的越快。
那如何去僵力與拙力呢?關(guān)鍵就是要用意而不是用力,求松、求柔。松柔內(nèi)勁多一分,自然蠻力減一分,長此以往,加以習之,拙力僵力自可退去。
太極拳的基本練習步驟
第一步、盤好拳架
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拳架是基本的功夫,我們一定要牢牢掌握當中的學習要領(lǐng)。
以傳統(tǒng)太極拳而言,動作姿勢應符合“二十要”,即:頭要懸、頸要貼、眼要平、身要正、形要準、度要對、肩要沉、肘要墜、臂要彎、腋要虛、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順、腰要塞、臀要斂、襠要圓、腿要曲。
這二十要包括了太極拳形體動作,從頭到腳的基本要求,目的就死為了方便快捷的操作與實踐。
所以“二十要”是楊式拳的基礎(chǔ)要領(lǐng),也是評判形體動作正確與否的硬標準,因此必須不折不扣地達到這“二十要”。
所以說,學好太極拳拳架的前提條件就需要我們掌握這“二十要”。
第二步、練好行拳
當拳架套路的形體動作基本學會,動作的姿勢基本正確時,就應進一步練好行拳。所謂行拳,就是指操練套路。在這操練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標準,把拳架套路的單個動作連接好、轉(zhuǎn)換好,使之形成一個和諧、流暢的整體。
這行拳的標準是十六個字,即:“松靜、輕靈、柔和、圓活,沉穩(wěn)、慢勻、協(xié)調(diào)、神合”。這十六個字是全面衡量拳藝水平的標準。
由于行拳是動態(tài)的,形體姿勢變化較快,要嫻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個漸進累積和層次遞增升達的過程,需要絞長時間修煉,才能逐漸達到圓滿。
十六字中的重點是行拳“松靜”“柔和”,松靜是基礎(chǔ),柔和是目標。
練拳時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腦松靜、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節(jié)松開、筋腱松長、臟腑松舒、血脈松暢、經(jīng)絡(luò)松通 (簡稱“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沒有一點僵力,沒有一處僵硬。
在無處不松的情況下,進行著綿緩(非激烈的)柔和(非剛猛的)的形體運動。
所以說,我們學習時需要注重“松靜”和“柔和”的基本要領(lǐng),這也是我們學好太極拳的關(guān)鍵。
能柔和方能有“極柔軟,然后極堅剛”和“以柔克剛”的技擊特征,方能顯現(xiàn)太極拳輕盈柔美的風格,故應重點修煉。
經(jīng)過這樣長時間的鍛練,它會促進人體“氣路”和“血路”的通暢,加速氣血循環(huán),通常稱之為“活氣活血”。這種“兩路”暢通、氣血兩活的狀態(tài),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需要,是養(yǎng)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