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很多人疑問,太極拳能打人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太極拳技擊實用性越來越低,但是太極拳的本質不變,我們今天談談太極拳的技擊技術四要,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下面隨著太極拳實戰(zhàn)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技擊技術四要
修煉太極拳是從低層向高層的練習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要領,掌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可幫助我們更深入的學習。
一、不引不能進
太極拳屬近身短打拳種,拳諺說:“打人如親嘴”,形象說明只有貼近對方才能發(fā)揮跌拿擲打的技擊技術。技術格斗以肢體為利器,只有在有效的范圍內,才能給對方以重創(chuàng)。太極拳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以靜待動,等待對方發(fā)出攻勢,等待對方近身,如對方不動也要虛實變換引其先動,以靜待動的“靜”,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外靜內動,思想高度集中,分析對方之“長短”(個頭的高低,體質的強弱),觀察對方的心理、動向,達到入木三分。
“彼不動,我不動,彼欲動,我先動”,“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王宗岳《太極拳論》)決不自作主張,盲目出手。當對方發(fā)出攻勢,搏擊的序幕拉開時,太極拳常用的接手招式是弧形掤引,“右來右迎,左來左接”,“上引下進,左引右進”(陳長興《用武要言》)。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太極拳汲取了多種文化,在練習太極拳前,首先要對太極拳做詳細的分解。
主動粘逼,將對方的直力轉化為我方的切線力,用步法、身法的諧調配合達到我順人背,如對方用右拳向我進攻,我右手逆纏掤接,左手順纏接肘向上掤引,同時我向對方身體右側上步,瞬間達到上引下進,不可脫節(jié)。
二、不進不能化
引進的過程是旅敵深入的過程。如對方沖力大,即可順勢而發(fā);如沖力小,對方會在我順人背的狀態(tài)下,為尋求得勢而掙扎維持自身平衡。此時,我既以自身軸性運動體系走化其力,以粘黏勁緊緊粘逼對方,使其由一個背勢轉變?yōu)榱硪粋€背勢。迫使對方處處用力而不得力,欲向我進攻,又摸不準我的重心線,在螺旋纏絲中,使其險境叢生。
三、不化不能空
當對方為尋求順境而掙扎時,我勁已由內換,纏絲勁突然一松,同時配合驚戰(zhàn)之術,使對方的勁力頓時化為烏有,兩腳騰虛失控,這謂之“空”。這種空并非完全勁之空,也是心之空。突如其來的化空一般會使對方精神受到很大的震懾,精神一亂其勁必散,就在其愣神之際,為我的發(fā)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修煉太極拳要做到心靜體松,學習太極拳不能抱著打人的目的練習,這樣終究是學無所成。
四、不空不能擊
當對方大勢已去,再無法調整身法的時候,對我來說,瞬間內不能猶豫,不能遲疑。“放時腰腳識端的”(武禹襄語),應抓住戰(zhàn)機,根據(jù)對方的距離,“遠用手,近用肘,貼身用靠不能走”,以恰當?shù)牟课?,集心勁、神氣于一體,爆必出強有力的彈簧勁,如放箭,冷快脆彈,使其防不勝防,其勢如火藥見火,轟然而發(fā)。
太極拳技擊的心理要素
(1)技擊思維
技擊思維包括戰(zhàn)前思維與戰(zhàn)中思維。戰(zhàn)前思維一般是對已知或未知的技擊對象所作的客觀分析,如身材的高矮,強弱,技術特點等等,并在知己的基礎上盡可能的了解和掌握其技術實力和心理活動等情況,達到知彼。
通過掌握的初級信息在頭腦中迅速反應出技術與戰(zhàn)術的預見性,從而制定出初步的可變性技擊方案。如是以靜待動還是主動進攻;是引誘欺敵還是乘襲而擊,只有戰(zhàn)前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技擊中揚長避短,百戰(zhàn)不殆。
戰(zhàn)術中思維是指技擊過程中能否通過對方的技擊特點,判斷對方技術上的薄弱點,然后制定出自己的戰(zhàn)術,與其相克。
機智多變的調整適應自己的技術與戰(zhàn)術的結構布局,使技術與戰(zhàn)術得到密切有效的配合。以己心理優(yōu)勢克敵心理不足,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太極技擊手除要具備較好的體魄和技術外,還要具備客觀、合理的技擊思維。
(2)技擊膽量
膽量表現(xiàn)在技擊對抗中調整心理平衡,保證情緒穩(wěn)定的重要心理素質。技擊過程中能否做到沉著、冷靜、臨危不懼。能否將技擊技術有效發(fā)揮,無不依賴于技擊膽量這一心理素質。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量要有高超的技術作后盾,技擊技術的正常發(fā)揮必須有相應的膽量作保證,即使猝然遇敵,也不至驚惶失措,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在太極拳實戰(zhàn)中,要巧妙的運用勁的技巧,善于觀察,及時判斷出對方的戰(zhàn)術,制定出對應的應對政策。
大敵當前要有與敵爭生存的英雄氣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意要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勢要欺人,神要逼人,藝要壓人,快刀斬亂麻,頭撞牙咬,肘打膝頂,拳打腳踢,全線出擊,決不留情。”
正如拳諺云“不勝必因心膽寒”,技擊中“計某施運化,霹靂走精神,心毒稱上策,手腳方勝人。”技擊的膽量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心理素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