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曾經被人們當做老年人的拳術,但事實證明,男女老少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都很多,我們今天談談太極拳的逆向思維方式是什么?學習太極拳需掌握太極拳的注意事項,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練習一下吧!
淺談太極拳的逆向思維方式
很多人認為太極拳是一項呆板的運動,其實,真正了解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有深厚的內涵,并且動作變化巧妙。
在常人的眼里,武術技擊的決勝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因此常人追求力大,快速,以強勝弱,以快打慢,這已是常識。太極拳卻剛剛相反,獨辟蹊徑崇尚柔弱、緩慢,主張以柔克剛,用意不用力。以弱勝強,以小力而勝大力,四兩撥千斤,以靜制動等,這就是太極拳思想,這種思想,是反常理論,是常人的逆向思維。
太極拳不追求力量和快速,但是也不怕力量和快速,而是崇尚柔弱和緩慢。當然太極拳的柔弱,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脆弱,不堪一擊,它是超越了剛強的柔弱,在柔弱的表象中,潛藏著無比的強大,如水之柔弱而無堅不摧。我們相信,太極拳的松柔中潛藏無比強大的能量,如此練下去,反而能不疾而速,不力而強,極柔軟,然后極堅剛。
堅持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機能,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修煉太極拳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人體生命力旺盛的是接近先天的嬰兒狀態(tài),人體中富有生命活力的細胞是未分化的原始干細胞,這表明,越是原始的東西,其生命力就越強大。而表面看來是柔弱。
物理上也是如此,幾近于無的原子,所蘊藏的能量,遠大于化學能,化學能又大于機械能。太極拳的以小勝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逆向思維,要在實踐中得以實現,沒有專心、沒有恒心、沒有悟性,沒有智慧是不行的。經過長期松柔、輕靈、沉穩(wěn)地盤架子,在松、輕、靈、不用力上多下些功夫,多費些心思,才能逐漸悟到一些太極拳的道理。
用大力勝小力,以先下手為強,用快速勝慢速,這是一般人的常識,太極拳是超越常識以外的大智慧。不改變思維觀念,沒有脫胎換骨的毅力,不改常人用力的積習,認識就只能停留在常人的認識水平上。學不到太極拳思想,怎么能打好太極拳呢?
練習太極拳不能一直慢練,當練習到一定的境界后,要掌握快慢轉換規(guī)律,兩者相結合練習。
“逆思維”訓練的特點
“逆”就是與習以為常的思維相反。譬如,不管是傳統(tǒng)武術還是現代搏擊術,一般都是先耗三、五年或幾個月打基礎,然后才搞對抗。“逆思維”不然,“逆思維”開始什么也不教,一上來就開打——徒手戴拳套、器械使用紙刀、紙棍(把報紙卷實,外套自行車內胎),打一陣兒之后才停下來談技術,稍做糾正,接著再打。
有技術糾正,則意味著“先打后練、再打、再練、再打”的“逆思維”,并非是放棄拳法一味亂打。一般拳術里有的技術、技法、功法,“逆思維”也一樣不落,只不過“逆思維”不是等術、法、功練合格后再對抗,而是把技術、技法的合格過程放在對抗中進行——同時輔以獨自的術、法、功練習。這么搞的一大好處,是避免了武林普遍存在的“會練不會打”的現象。其實搞“逆思維”,即是出于痛恨“練、打不同一”害人。
用“逆思維”指導搏擊訓練,技術、技法、甚至功法的練習因人而異,不但高個子和矮個子練的東西不一樣,即使同樣身高的人,也不見得就練相同的東西——身高一樣了,肌肉和其它的運動素質不見得一樣,身高素質相似的人,行為、心理特征還可能大相徑庭。那么,強令所有的人100%執(zhí)行同一術、法、功模本,且不準根據自身特征有所側重,顯然是胡鬧。即使是“用規(guī)定動作進行的比賽”的項目如足球、拳擊,尚允許運動員在相同的練習內容上調整訓練量,遑論不限制動作、徹底自由發(fā)揮的搏擊?
太極拳中的“逆思維”它很好的體現出了自身的動作的一種價值,同樣是尋找自身的動作和標準中間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