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心法,就成了無本之木,所做所為盡是表面文章。有了心法,四維上下千變?nèi)f化不離其宗。心法是什么?它是無形的,但可以通過有形來承載,它是你心想的那個東西,隱于內(nèi),可以通過有形來掌控,發(fā)于外。心法有圓有偏,有高有低,有不同層次,其越高,越難以用語言文字來表述,唯自己身知體悟、心領神會。
套路作為有形的東西,可以用來煉心法,但要看你究竟是什么心法?心法對了,即使不打套路也同樣可以練拳。
如何自學太極拳套路
1.先學比較簡易的套路
例如《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或拙編《原地十三式太極拳》。這十三式比較簡單易學,練習時,一般不受天氣和場地的限制。
雖簡單,但由于是從傳統(tǒng)太極拳中精選出來,合理組合編成的,太極拳本色未動,既有明顯的傳統(tǒng)太極拳共性,也有明顯的組編后的特色。
2.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nèi)功的鍛煉
初學時,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可以不顧內(nèi)功,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圖像,依樣畫葫蘆地學,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nèi)功。
例如,精神內(nèi)斂,盡量放松心情,安靜的指揮行動,均勻緩慢的腹式呼吸,身體肌筋骨盡量放松,逐漸進入內(nèi)外統(tǒng)一的練習。
太極拳是內(nèi)功拳,古典拳論中指出:“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在內(nèi)”。其內(nèi)外關系是“意氣君來骨肉臣”。外之所形,無非內(nèi)之所發(fā),內(nèi)功練好了,外形動作就會隨之神似。
太極拳能防治疾病和強身健腦,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來自其內(nèi)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動作,不重視其內(nèi)功調(diào)練,甚至一面手腳畫弧,一面相互談笑,這樣,不僅動作練不好,更獲不到太極拳應有的多種效益,只能起到太極式的徒手體操的作用。
有的人練了多年太極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書法水準高低不同的人,寫同樣一個字,雖然字的結構和筆畫一樣,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低者無生氣,無活力,使人不愿看。
其原因也是前者有內(nèi)功,后者徒具外形。練好內(nèi)功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而內(nèi)功各項,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不像外形動作,其正誤好壞,一目了然,這使學者對其容易忽視和難于領會與掌握,甚至只顧外功,不顧內(nèi)功,阻礙了練習的進步與收效。
要避免這種偏向,須在練習套路的同時,認真學習其理論,在其理論指導下練習動作,就能逐漸了解和體會內(nèi)功的調(diào)練要領和重要意義以及其科學道理,并可增強學習信心與興趣,加快學習步伐。
太極拳是綜合性多功能運動,涉及的學科廣泛,理論豐富,在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理論體系和行功原則,其科學性和實用性都較強,完善而巧妙地指導著這獨特而復雜的動作,使人通過這項運動的鍛煉,能獲得除病強身和防身等多方面作用。
因之,要學好太極拳動作,就須練好其內(nèi)功,要練好其內(nèi)功,就需學習其理論,在其理論指導下練功。
太極拳每勢動作,都是根據(jù)假設敵情和其獨特的技擊術,制定的佳基本攻防招法,并經(jīng)過實踐的嚴峻檢驗和不斷改進才確定下來,不要認為太極拳的動作“不在外,而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