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心從4點平移到2點,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前推,右手向后略略下按至右膝旁。
重心在1點和5點之間轉換時,身體要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不能忽高忽底。正如恩師董世祚要求我的,在行拳走架時要做到“平進平出”。在換步或變換方向時,當重心轉換到1點或5點,虛腳離地時,對地不能有絲毫蹬力,也就是不能借助于對地的蹬力把腿提起來。
同樣虛腿在落地時,要輕輕的落地,也就是落地的瞬間不能帶身體的重量,落地后再轉換虛實,要做到“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如貓行”。
前弓到2點,后坐到4點,不能過,如過就形成失重,二腿不能產(chǎn)生前撐后蹬的勁,易為對手牽動,使自己失去平衡。(1、2)點;(4、5)點之間的虛實轉換是在換步和變換方向時必須做到,這樣才能做到“起落猶如貓行”,才能分清虛實。
太極圖由陰陽魚組成。陰陽魚是對太極圖中陰陽各半的形象稱謂。太極圖中,以一條“S”形曲線分為二部分,其形似魚,故稱為陰陽魚。
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陰,稱之為陰魚;白色部分表示陽,稱之為陽魚。陰陽魚互糾,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既對立又統(tǒng)一,也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太極圖中的S曲線,亦稱之為“太極曲線”。
太極圖中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稱為魚眼。白色一邊的小圓呈黑色,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白色象征陽,黑色象征陰,以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道理。
太極圖中看重心的虛實變化,從這5點的橫截面上看,在圓中間的任意部位都包含著陰陽,即虛實,只不過是虛實的比例不同,表現(xiàn)為“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只有重心移到太極圖的圓周上才是“全實”和“全虛”。
重心的“虛實轉換”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只有在行拳走架中懂得了“陰陽”,也就是掌握重心的“虛實轉換”,才能練好太極拳,這是太極拳入門之要點。
如何分清太極拳中的虛實
太極拳中虛指的是松,是假,而不是實實在在的虛,實指的是踏實,實實在在存在的。
太極拳中的虛與實是由人體的重心移動而產(chǎn)生的。它們相互之間的轉換是習練太極拳架、套路、推手較技等的動力來源,虛實轉換的好,練拳就會耐久不疲;轉換的靈,就會精神充沛。
在習練太極拳時,能否掌握虛實的變化極為關鍵。如何在運動變化中處理好虛實的關系,體現(xiàn)虛實的特點,是太極拳的一大基本點。
張三豐是太極拳始祖,對太極拳有很大的貢獻,張三豐太極拳仍是現(xiàn)代人練習的核心拳術。
張三豐《太極拳論》上有言:“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也就是說,我們太極拳的每一處都含有一對虛實矛盾。
練拳時,手腳有虛實,行功開始有虛實,技擊時敵我即虛實,發(fā)勁時蓄放即虛實,但千變?nèi)f化的每一虛實又統(tǒng)一在大的虛實原則之下,即所謂中“總此一虛實”,這一原則包括“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懂得虛實分別,不諳虛實轉換,就是不明白陰陽、動靜、剛柔和不懂勁,就等于不的太極拳。
把虛實分清,首先要把腰的虛實分清楚,然后的足的虛實,手的虛實,后是一手一足的虛實。
掌握太極拳虛實的關鍵
一、要“半”不要“偏”,所謂“半”是指人身重心的偏心距未超出兩腿間距的三分之一的范圍而言的,這是一種位于方圓圈內(nèi)的重心,是正確劃分虛實的標準。
所謂“偏”是指人體重心的偏心距已超出了上述范圍,致使偏心出了方圓圈,是虛實分得太過的緣故。所以“半”就是有著落,不為病。“偏”則已無著落,是病。因此分虛實時要“半”不要“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