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調養(yǎng)
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yǎng)血效果。
眼睛調養(yǎng)
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yǎng),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常用補血的有桑葉、紅棗、黑芝麻、核桃仁、桂圓、冰糖、黃酒??梢杂眠@些中藥做成糕點,如阿膠桑麻膏,效果顯著。
預防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jié),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藥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y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并需,而養(yǎng)陽在滋陰之上。”《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岳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床用藥時,依據(jù)“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藥有黃芪、人參、黨參、白術、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yǎng)血之藥,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3)補腎生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臟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jīng)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yī)有“生血根本在于腎”。臨床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藥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4)祛瘀生血
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jīng)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并循環(huán)全身。精髓化血,稟于先天,而養(yǎng)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亦賴經(jīng)脈輸送,匯于沖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yǎng)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活血化瘀藥,如當歸、川芎、丹參、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醫(yī)認為,不管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易耗血傷陰。再者,象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內陷,下及肝腎,可直接造成精髓虧乏,以致生血無源。內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熱解毒。常用方劑有犀角地黃湯、三黃石膏湯、茵陳蒿湯、五味消毒飲、清營湯、清瘟敗毒飲等。常用清熱解毒藥有蒲公英、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黃柏、紫花地丁、大黃、紫草、茵陳、半枝蓮等。臨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等。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小編介紹給大家的如何解決氣血虛的方法,我想上文的介紹對那些氣血虛的朋友有很大的幫助。既然有好的解決方法,為什么不試試呢?讓我們盡早的解決氣血虛的癥狀。真的很有效哦。氣血虛的朋友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