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正常的耳屎不是廢物,對保護聽覺器官還是有一定功勞的。
耳屎是怎么形成的
其實“耳屎”也就是耳垢,在醫(yī)學耳屎也被稱為耵聆,通常耳屎是一種淡黃色、臘樣的碎屑,有的耳屎是油性的或比較堅硬、大塊的。
那么耳屎是怎么形成呢?原來,耳朵眼有一段皮膚(外耳道外l/3軟骨段)和身體別處的皮膚不一樣。
就是有一種變型的汗腺叫耵聆腺,其構(gòu)造有點類似皮膚的汗腺。
外耳道皮膚和其它處皮膚一樣,也有一種皮脂腺,專門分泌一種油脂。
從生理角度看,耵聆腺體內(nèi)的這些分泌物不時地通過開口向外排出。
起初,剛從耵聆腺吐出來的分泌物,外形有點象融化的蠟,它們和皮脂腺所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一層附著在皮膚的表面。
這些原始的耳屎與耳道內(nèi)的塵埃、脫落的皮膚碎屑拈在一起,干燥后就成為一小塊一小塊淡黃色疏松薄片狀耵聆,堆集在耳道眼里。
有的人耵聆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zhì)。
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積滿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tǒng)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yī)學上叫油性耵聆。
還有一些人耵聆腺分泌特別旺盛;
耳屎又排不出來,逐漸風干并聚集成深褐色硬塊,有時象石頭樣堅硬,緊緊堵塞在外耳道里俗稱硬耳屎,醫(yī)學上叫耵聆栓塞。
如果發(fā)現(xiàn)有耵聆栓塞,特別是耳道進水后,耵聆脹大引起耳悶、聽力減退甚至耳痛時,應(yīng)該請??漆t(yī)生處理,千萬不要亂掏,以免引起耳道發(fā)炎。
以前的吃了耳屎就會變成啞巴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但是耳屎畢竟是人體的廢物。
還是不要吃的好,盡量講究個人衛(wèi)生,定期挖耳朵,把耳屎去除,但是動作要輕柔,不要等耳屎變硬的時候在取出就比較疼了。
總結(jié):經(jīng)過上述的學習,現(xiàn)在大家對耳屎有毒嗎和耳屎是怎么形成的這些問題有了新的了解,耳屎要注意不要亂扔,以免掉進我們的食物中,我們大家要講究衛(wèi)生哦,如果你還想了解耳朵的方面的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