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具有實戰(zhàn)意義,也是很多習拳者追求的目標。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就是能強身健體,學習推手是為了競技的提高和防身,太極拳教學中對推手的學習有詳細的步驟和方法,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推手的具體方法。
目錄
3、太極拳推手實戰(zhàn) 4、太極拳推手的誤區(qū)和學習要領
5、太極拳推手的特點和發(fā)勁技巧 6、太極拳推手中聽勁的技巧
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拳法,其含有技擊及實戰(zhàn)意義。而推手是太極拳中突出的拳法,也是學習太極拳檢驗階段。
簡介
推手時,雙方必須保持手臂沾連不脫,在相互粘隨的運轉中使用方法,致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以不丟不頂,以靜制動,避實就虛,以巧制勝為運動。特點講究“后發(fā)先至”、“先化后發(fā)”。
主要方法有掤、捋、擠、按的四正推手和訓練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等,除個別情況下允許用手或腿鎖拿對方關節(jié)外,一般不準用擒拿。摔跤、打擊等方法。其運動形式表現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一動無不動,是一項全身運動,在練習中對內臟有按摩作用,這就是太極拳與劇烈運動不同之處。
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推手項目,分級別進行,并對場地、服裝、參賽年齡、局數等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太極拳推手大致為三大流派,一是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jié)。
二是楊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掤勁大,以發(fā)勁為主;三是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柔化為主。站樁站樁是武術的一個重要訓練方法,形意拳有三體式,少林拳有馬步樁,太極拳有無極樁等,這些站樁練習,不僅對于技擊有作用,對強身健體效果尤其明顯。
學習太極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習太極拳貴在堅持,長期堅持練習你會發(fā)現,練的不僅是門武術,更是一門學問。
許多拳家強調,練拳先練站樁,拳諺說“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樁”。通過站樁鍛煉,一是訓練心境,讓心態(tài)平和,還可以提高對環(huán)境的敏感性,增強抵抗力。另外,可以增強肢體特別是下肢的力量,逐漸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氣血順暢,內外一體。
經常站樁的人會有感覺,就是越站覺得身體越輕,身體實了,感覺輕了,這是站樁的一個特點。所以練太極拳應該配合練習一下站樁。
太極“8”字圈
太極拳在搶勢時,是在舍己從人、觸點成圓的原則下,作與對方相同方向加力,加速的圓弧運動,但在回轉借力合力時,要靠s線銜接,所以雙腳8圈,腰胯8字圈,雙手肘組成的8字圈的基本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明白s線銜接8字圈,再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如靠墻豎8字與橫8字的訓練,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練好時,支撐腿之腳后跟分成一個小太極圖左旋右轉走8字圈,舍己從人、觸點成圓同方向加力,加速走8字圈時,對手如被吸入黑洞,如臨深淵般恐怖,而摔打擒拿任由我了。
具體練法
首先將勁松坐至后腳跟,利用后腳跟的反向支撐傳導力,催動腰胯做水平面外8字園運動的前半部,運動中倒換重心至前腳跟,利用前腳跟的反向支撐傳導力,催動腰胯做水平面外8字園運動的后半部。
這樣在前后腳跟的登踩中轉換重心作磨動腰胯的8字園運動。視腰胯如磨盤,以兩腳跟為動力,作8字園運動。即下腰胯如磨盤的功夫。,所謂起于跟,主宰于腰胯,形于手指。
但以上的磨動腰胯的8字園運動只是腰胯外圈園運動,屬初級功夫,進一步練松腹股溝的腰胯內圈功夫,屬中級功夫。楊式太極練的就是外圈與內圈的技巧。
注意1
下腰胯即松腰胯于腳跟。松得越好,反彈力越大。高明拳師交手時是把人松出去,而不是把人打出去。為什么要松坐至腳跟,不松至腳前掌呢,這是因為腳前掌與腳跟產生的反彈力是不一樣的,腳跟能產生堅固的反向支撐力。
而腳前掌經過踝關節(jié)的曲折,勁斷了一半,速度慢了半拍。
注意2
為了配合兩腳跟反登力,腳跟發(fā)力前稍離地面。腳跟如踩螞蟻般含蓄住勁。
注意3
一般認為發(fā)力是消息全憑后腳登,其實正確整體發(fā)力是后腳登,前腳踩。把人打飛的訣竅是前腳踩入中門后,前腳踩地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