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基本功訓練扎實,功力深厚以后,臨戰(zhàn)時必須“知己知彼”?!秾O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知己知彼”是定計決策的客觀基礎,克敵制勝的前提條件。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把“知己知彼”運用于策劃戰(zhàn)爭、指導戰(zhàn)爭,形成了一套審視決策的思維規(guī)律。
例如:“得失之道,利在先知”,“智者之慮,雜于利害”,“相克相生,贏縮轉化”,“兵無定勢”。
這些兵法思想,閃耀著樸素的唯物論辯證法的光輝,是克敵制勝的銳利思想武器。“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后人發(fā),先人至”的典型是太極拳。
太極拳的經典之作王宗岳著的《太極拳論》全面接受了《孫子兵法》的思想。強調“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指出:“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從人┅┅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打手是知人功夫,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也。”
在知己知彼、功力雄厚的基礎上,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謂“致人”,就是調動敵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敵人調動。
在人生百年中,掌握主動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前提,戰(zhàn)爭中尤其如此。古今兵法學家都極重視《孫子兵法》的這一思想。“李衛(wèi)公問對”說:“孫子千章萬句,無外乎致人不致于人。”
真正掌握主動權并非易事,不僅要細審詳察,還要有恰當?shù)膽?zhàn)略戰(zhàn)術。武術當中,太極拳正如“太極拳論”所說:“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太極拳把掌握主動權,稱為“懂勁”,要求熟練體悟,“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太極拳要求“后人發(fā),先人至”,這本質上體現(xiàn)了《孫子兵法》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
所謂“后發(fā)”是先觀察對方的招勢變化,而主動借對方的招勢,快速出擊,所謂“后發(fā)而先致”,就是這個意思。
三、《孫子兵法》的“詭道”指導影響了太極拳的攻防技擊方式
《孫子兵法?計篇》 指出:“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敵而取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武術全面接受了《孫子兵法?計篇》的戰(zhàn)術思想?!秶g摘要》談內家拳的特點時指出:“凡所謂內者,多不露于外;其妙用有形者少,專重于無形┅┅是以多暗手,少明手;多險招奇招,少猛招烈招。自古以內家擅長者,往往傷敵于不知,敗敵于無形。”
在《越女論劍》中就指出:“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
吳式太極拳的推手講究“聽勁”、“問答”、“虛實”、“量敵”。
“聽勁”就是權其輕重的意思,在推手為“偵察敵情”。聽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氣、運之于手。所以說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聽而后發(fā)。聽勁要準確靈敏,隨其伸就其曲,乃能進退自如,都是以聽勁為基礎的。
“問答”是:我有所問,彼有所答,一問一答則生動靜,既存動靜又分虛實。在推手時以意探之,以勁問之,等其答復,再聽其虛實。若問而不答,則可進而擊之。
若有所答,則需聽其動靜的緩急和進退的方向。這可以辨別出對方真正的虛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