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打擂臺,“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xiàn)武術功力與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斗智較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教育和樂趣。
交流技藝,增進友誼: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后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
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了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武術,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土壤里成長,深深地熏染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東方哲學思想,如:天人合一觀、太極哲理、道觀、氣觀,并以此作主干和方向來構筑自己的龐大的科學體系。因此,無論從拳理拳法,還是具體動作,甚至名稱,都能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
比如太極拳、五行拳、八卦掌,其拳理就是從陰陽、五行、八卦思想中直接生發(fā)出來。實際上,中國所有武術都講究陰陽變化。故拳家常說:能動能靜、拳道之圣。所謂“能動能靜”,講的就是陰陽變化。陰陽變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思想,這在儒、釋、道、醫(yī)、兵中均有體現(xiàn)。武術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環(huán)境里發(fā)展、完善,所以,武術也必定充分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并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梢灾v,武術系統(tǒng)地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已逐步融入世界大循環(huán)。隨之而來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與滲透,同時,由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的不斷進步,更多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未來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因此,世界開始進行東方文化回歸。在這一活動中,武術充當了很好的載體,在美國有句“名言”:不懂武術則不知中國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武術已是“中國人”的象征,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精神所在文化的延續(xù)。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步伐的加快,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似乎有被新生代遺忘的感覺。繼承本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對日本兒童的熏陶是眾所周知的,它培養(yǎng)了大和民族的精神。
在我國,炎黃子孫通過什么了解認識中國文化?靠什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當然途徑很多,但是我們認為,武術可以說是好的教化子孫后代的有效途徑和手段。發(fā)揮武術的文化承載價值,是今后各級各類學校和文化體育部門應重點研究的課題。
武術是非常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一種項目,我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種瑰寶,值得傳承下去,在多年的發(fā)展,以及各代人民的思想精華濃縮下,已經(jīng)成了一種精神象征,是我國與眾不同的一種記技藝,源遠流長。
結語:有時是到了現(xiàn)代,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深入到我國,很多西方人也會特地來選擇學習中國武術,來進行自己本身技藝的完善和提高,武術的價值在于弘揚民族文化,深入了解武術,對于發(fā)揮它重要的效用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