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之矛
矛為兵刃中長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稱;惟所謂丈八者,以周尺計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則矛之由來。
實在周代,或周代以前,來歷亦甚悠久,惟當時戰(zhàn)術(shù)未精,各種兵刃使用之法,亦極簡單,非若后之武術(shù),以繁取勝,以多矜奇也。
車戰(zhàn)時代,兩陣相對極遠,非長兵不能及;故利用槍矛以為進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長丈八者,亦由于是。
至馬戰(zhàn)時代,矛已覺其太長,不免有周轉(zhuǎn)不靈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槍者之多矣。
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盡,即習武者亦類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槍等法,尚未絕傳也。
茲在舊書攤上得抄本一,題曰「長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圖繪以示后人者;
考其使用之法,與長槍略同,槍中有八母槍,蓋即脫胎于此,槍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屬于刺兵,是槍的前身。原始社會,人類就用獸角、竹片、尖形石塊刺殺動物,後來加上柄,就成了矛。
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為主要兵器。
1974年在陜西臨潼秦始皇陵的秦俑從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鏃、矛、戈、鉞、吳鉤等。
就是兩千兩百年前,秦代軍隊武器裝備的再現(xiàn)。戈、矛、戟這三種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長木柄,下端裝有銅,有的矛柄長達6.3公尺。
漢代,矛的形制甚多,漢劉熙《釋名·釋兵》:「矛,冒也,刃下冒矜也。
下頭曰:入地也,松櫝長三尺,其矜宜輕,以松作之也。櫝,速櫝也,前刺之言也?!?/p>
漢劉熙《釋名·釋兵》:「矛長丈八尺曰俏,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殺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敵陣之矛也。
仇矛,頭有三叉,言可以討仇敵之矛也;夷矛,夷,常也,其矜長丈六尺,不言常而曰夷者,言其可夷滅敵,亦車上所持也;矛,長九尺者者也,霍也,所中霍然即破裂也。
殳矛,殳,殊也,長丈二尺而無刃,有所撞 于車上,使殊離也。」
俏 犬+肖漢劉熙《釋名·釋用器》:「仇矛,仇,讎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讎也?!?/p>
漢劉熙《釋名·釋兵》:「 (小矛),延也,達也,去此至彼之言也?!?/p>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屈盧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為陣關(guān)下。」(《典略》:「周有屈盧之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