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得之則清化行而熱自下。又云:大葉香薷治傷暑,利小便。
濃煎汁成膏,為丸,服之以治水脹,病效。
《本草》言:治霍亂不可缺也。
《本草綱目》
主腳氣寒熱。世醫(yī)治暑病,以香茅飲為首藥。
然暑有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fā)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
有以上病痛者適合飲用香茅以發(fā)越陽氣,散水和脾。
若飲食不節(jié),勞役作喪之人,傷暑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
乃勞倦內(nèi)傷之證,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藥,是重虛其表,又濟之以熱矣。
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概用代茶,謂能辟暑,真癡人說夢也。
香茅的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見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本草經(jīng)疏》
香薷,丹溪謂其有金與水,然亦感夏秋之氣以生者,故其味辛,其氣微溫而無毒。
可升可降,陽也。入足陽明、太陰,手少陰經(jīng)。
辛散溫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氣,霍亂腹痛吐下轉(zhuǎn)筋,多由暑月過食生冷,外邪與內(nèi)傷相并而作。
辛溫通氣,則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
散水腫者,除濕利水之功也。孟詵謂其去熱風,卒轉(zhuǎn)筋者,煮汁頓服半斤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