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發(fā)胖的情況又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這里有兩種意思。第一種發(fā)胖,是因為長期吃水果,造成身體代謝紊亂,蛋白質嚴重不足。然后,只要結束水果減肥,恢復正常飲食,身體自然急于把失去的蛋白質補回來。然而,蛋白質在體內可不是干粉狀態(tài),一斤蛋白質要結合兩三斤的水分。所以,蛋白質增加的結果,是體重飛快地反彈回來。反過來,減重的時候,減少脂肪很慢,1斤就是1斤;而減少1斤蛋白質的時候,體重會下降三四斤。所以說,減少身體蛋白質的減肥,也就是靠玩水分游戲來支撐的減肥,減肥的人們不可糊弄自己啊。
另一種水果增肥的后果,來自水果的不當吃法。很多人以為水果是減肥食品,怎么吃都不會胖,于是放任自己每天晚上吃兩三斤水果,或者半個大西瓜。然而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水果的甜美,來自于里面的糖分。水果里的糖分,和甜飲料、甜點心里的糖分,歸根到底是一回事情!千萬不要被“果糖”之類美麗的詞匯所欺騙,果糖吃進去而消耗不掉的話,照樣讓人長肥肉。比如說,西瓜肉的糖含量約為8%,如果吃3斤西瓜瓤(真的一點兒都不難……)就相當于吃120克糖,接近于一碗半米飯的熱量呢。
所以,吃飽了三餐,飯后再吃水果,大的麻煩就是增肥。如果要餐后吃水果的話,好能夠少吃幾口飯菜,給水果留下一些“空位置”,就比較安心了。此外還不能忘記,所謂飯后吃水果引起胃里發(fā)酵,造成胃病的事情,僅僅發(fā)生于那些胃病患者當中。
因為他們的胃酸太過貧乏,在高水分水果的稀釋作用下,威力進一步減弱,不能殺死微生物,才會引起“發(fā)酵”的后果。健康的人都有著強大的胃酸,微生物在它的強烈酸性條件下,根本沒法繁衍鬧事。
所以,假如胃腸處于健康狀態(tài),吃水果的主要問題不是時間,而是是否造成熱量過剩的問題。用餐時吃就沒有這個煩惱,而餐后吃一定要注意控制數(shù)量,好能少吃飯菜作為彌補。我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每天吃200-400克水果,只相當于1個蘋果,或一個蘋果加一只大橙子的量。如果腸胃確實不舒服,那么一次吃水果的量宜少一點兒,而且應當細心體會胃腸的感覺,只要有不舒服,就不要因為貪食美味而勉強自己的身體。
假如控制不住,三餐之外吃了太多水果,怎么辦呢?那就多多運動,把那些糖分消耗掉吧。
不看“性情” 吃水果也傷身
水果也分情性。傳統(tǒng)醫(yī)學將水果性情分為寒涼、溫熱、甘平3種:寒涼類主要包括柑、橙、菱角、香蕉、柿子、西瓜等;溫熱類主要有橘子、棗、栗子、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有李子、椰子、枇杷、山楂、蘋果等。一般來說,冬天吃溫熱類水果,夏天吃寒涼類水果,甘平類水果則一年四季都適宜。如果總是不顧自身的體質,選擇不適合的水果,就會發(fā)生問題。
與食物混搭很危險
富含鞣酸的柿子、桑葚、石榴、葡萄、山楂都不適合與富含鈣、磷的蝦、貝、蟹等同食,否則易形成一種不能消化的鞣酸石,繼而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其實,水果與食物的搭配沒有那么多神秘的禁區(qū),會讓人一不小心就付出慘痛代價,多半是違反了適時適量原則,胡亂吃出的問題,比如,美味雜陳的自助餐后,常常難逃一次腹瀉的結局,讓人懷疑吃了“相克”的東西,其實不過是寒熱、生熟相混,胃腸無法耐受罷了。
吃果皮也是好習慣
具有抗癌及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果皮中,另外,水果當中營養(yǎng)素含量高、口味好的部分也恰好在表皮附近,只要將水果徹底洗凈,帶皮食用是比較科學的。如果你擔心清洗后的水果表皮殘留有農藥的話,你可以先將水果放在鹽水中浸泡15-20分鐘后用流水沖洗,然后用醋水再洗一遍,就基本上可以把水果表皮上的農藥和毒性物質清洗干凈了。另外,買綠色有機的水果也是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