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重要流派,學習的人非常多,要想學好楊式太極,當然需要學好它的身法,身法在楊式太極拳的學習中非常關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學習楊式太極拳的身法,我們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太極拳的學習中,身法一直是不可忽視的,尤其在技擊和推手中的運用更是重中之重。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經(jīng)過楊家四代人,一百多年的錘煉,已經(jīng)有了精到的規(guī)矩,詳盡的論說。楊振基老師重視的“苦練位置”,就是說身法必須經(jīng)過苦練才能上身。
其實,太極拳的身法,不僅僅是練太極拳時才用的“身法”,而是促進和保證身體健康的優(yōu)匹配形式,所以好的太極拳習練者都能將其身法生活化、生命化,這是太極拳“益壽延年”的真訣。
太極拳的身法不僅具有實戰(zhàn)性,同樣也具有美感。
一、前人對身法的總結
楊家拳以“立身中正安舒”,或以“尾閭正中神貫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的說法出現(xiàn)。這是對太極身法的總體描述。具體到身體各個局部上,又提出:正頭豎頂、沉肩墜肘、展掌舒腕、松腰斂臀、開胯圓襠、涌泉深根等要求?!∪绾尾拍馨堰@關乎周身處處的規(guī)矩練到身上,必須知其“竅要”,握其“鑰題”,否則你就不知從何下手。
二、縱橫雙曲后拱型身法的操作
1、直向操作: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后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方輻射,上行之力使頭頂“百會穴”向上微微頂起,下顎微內(nèi)收成提頂狀。
向下之力使尾閭“長強穴”作相應的向下拉伸和向前調(diào)節(jié)成吊襠狀。由此產(chǎn)生“提頂?shù)跻d”。
對此操作,大家要注意“長強穴”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加以練習。
2、橫向操作:以大椎至夾脊的垂直連線為中分線,向左右延展橫抻到兩肩末端,施橫向開勁,并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尺骨頭;同時以命門至尾閭的垂直連線為中分線,向左右延展橫抻至兩胯側端(髂嵴處),施橫向開勁,并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外踝。
在這上下左右肩、胯、尺、踝外開橫抻的同時,兩大臂、兩大股(大腿)、兩手掌、兩腳掌向前收合,并施內(nèi)裹勁,把橫開勁收住。
如此操作,不僅把脊柱縱溝填平了,而且把四肢也牢牢地聯(lián)結在了軀干上。從感覺上,脊柱真正成了一條向后凸起的脊梁,而四肢末端卻向內(nèi)卷收。似乎肩背和腰胯張成了以脊柱中分線為弓背中點的數(shù)張橫弓,累迭在軀干上??v橫雙曲后拱型身法的操作
3、合成操作:后拱身法的操作,不是先縱后橫地依次進行,而是縱橫同時進行。其方法是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后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左右四方輻射,使縱橫雙弓同時漲滿,交錯迭加融合而成。
三、后拱型身法對人體外形的改變
后拱型身法是以功態(tài)的豎直型脊柱為根本標志的。它改變了人體的自然S形生理脊柱,由此產(chǎn)生了以下一些形態(tài)變化。
一是消除了軀干后面的仰頭、凹腰、突臀和前面的揚頦、挺胸、腆肚及側面的張肩、縮胯等自然凹凸狀態(tài),使身軀平順豎直,出現(xiàn)了“尾閭正中神貫頂”的功態(tài)形體。
二是改變了人體前實(胸腹)后虛(腰背)的自然狀態(tài),從而成為后實前虛的功境狀態(tài)。
第三是改變了自然人那種上實(胸)下虛(腹),頭重腳輕耗能散氣的用力狀態(tài),而變?yōu)橄聦嵣咸摚_踏實地的沉穩(wěn)涵養(yǎng)狀態(tài)。
第四是如此身法正是前人所提各項身法要領的上身狀態(tài)。諸如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開胯圓襠、涌泉深根等等,無一處不合規(guī)矩。
第五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講的都是脊柱的“趨直”和軀干的豎直,那為什么又說是后拱型呢?因為直立行走的自然人經(jīng)過勞作和運動的改造,脊柱和軀干都是前拱的,如腰椎前彎、挺胸肚腆、頭仰撅臀等。當脊柱和軀干走向功態(tài)豎直時,從感覺上就是后拱了。若沒有這種感覺上的后拱,就一定還是非功態(tài)的前拱,那就不是太極拳的身法了。所以,后拱身法實際是豎直狀態(tài)下的一種后拱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