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后位的原因有很多,輕度的患者一般感覺不到什么癥狀,但是重度的患者就會有白帶過多、小腹疼痛、腰酸背痛、肛門墜脹等癥狀,治療子宮后位是一個比較的長期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子宮后位的治療方法。
自我療法
1、俯臥位運動
(1) 兩上肢輪流向后直舉;
(2) 同時抬起兩下肢。
2 、肘膝位運動
(1) 胸部向前向下伏地;
(2) 兩下肢輪流向后上伸直;
(3) 兩膝輪流向前向后爬行;
(4) 足尖支起,兩膝伸直,抬高臀部。
3 、手膝位運動
(1) 兩下肢輪流伸直向各方向運動;
(2) 屈肘、胸向前下伏地;
(3) 右上肢、左下肢同時舉起,左上肢、右下肢同時舉起;
(4) 足尖支起,兩膝伸直,抬高臀部。
4 、手足位(手足著地)運動
(1) 后坐于足跟上,然后還原;
(2) 兩下肢輪流向前屈膝。
跪位運動
跪位,身體直立,兩臂上舉后身體向前下屈俯而臂仍伸直,手著地。 產(chǎn)后要慎防子宮后位大多數(shù)子宮后位是可以預防的。關(guān)鍵是要讓產(chǎn)婦在產(chǎn)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
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cè)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chǎn)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產(chǎn)后的康復。
在流產(chǎn)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后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zhí)行產(chǎn)后檢查,對產(chǎn)后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1.子宮、輸卵管或卵巢發(fā)生炎癥,導致子宮體和后方的直腸之間組織粘連,使子宮在牽引作用下脫離原來位置并向后傾倒,子宮呈后位,且活動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