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附龍齒)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犀類、牛類、馬類、象類、羊類等的骨骼化石。主產(chǎn)于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甘肅等地。作為藥用,多為生用、煅用。
【性味】甘、澀,微寒。
【功效】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
【主治】甲亢患者見有怕熱,汗多,煩躁易怒,神經(jīng)過敏,焦慮不安,甚至躁狂,多言好,手足顫抖,心悸,心動過速,失眠多夢,舌紅或嫩紅,苔白,脈弦數(shù)等屬于陰虛陽亢(以?陽亢?為主要矛盾),治宜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者,可用龍骨30g,配伍牡蠣30g,麥冬20g,酸棗仁15g,百合20g,遠志10g,水煎服。每天一劑,7~8劑為一療程,如有療效,可服2~3個療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20~30g。用于甲亢時,多為生用。
【臨床評價】甲亢的臨床表現(xiàn)往往是既有煩躁易怒、怕 熱汗多等陰虛陽亢證,又有焦慮不安、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證,龍骨既能平肝潛陽,又能鎮(zhèn)靜安神,因而是甲亢的常用藥。此外,本品的副作用不明顯,可以久服。附龍齒 龍齒系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的牙齒骨骼化石。其性味、功用與龍骨相似,但鎮(zhèn)驚安神之力較優(yōu),適于甲亢而心悸,心煩,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為主者。
白芍
【來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根。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作為藥用,主要為生用,酒炒或炒用。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養(yǎng)血平肝,斂陰止汗。
【主治】甲亢見有汗多,皮膚溫濕,怕熱,低燒(38℃以下),消瘦,乏力,煩躁易怒,多言好動, 神經(jīng)過敏,精神不集中,失眠多夢或易醒,健忘,心悸,手顫,白細胞總數(shù)偏低,舌淡紅,苔白薄,脈 弦細等屬于肝血不足,虛火上炎,治宜養(yǎng)血平肝為主,輔于斂陰止汗者,可用白芍20g,配伍山茱萸15g,知母10g,龍骨30g,當歸5g,熟地黃20g,淮山藥20g,水煎服。每天一劑,7~9劑為一療程,若有療效,可服2~3個療程。現(xiàn)多用于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合并甲亢,或服用過量甲狀腺素而有上癥屬于肝血不足,虛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
【臨床評價】
(1)白芍既能養(yǎng)肝血,又能平肝陽,并能斂陰止汗,對于甲亢見有多汗,手顫,眼凸等屬肝血不足,虛火上炎者,用之甚為得當;屬于肝陽上亢者,亦可用之。
(2)白芍與石決明都有平肝潛陽的作用,都可用于甲亢屬于陰虛陽亢者。所不同者,石決明性味咸寒而質(zhì)重,平肝潛陽之力較強,適于陰虛陽亢而以?陽亢?為主要矛盾者;白芍則兼能養(yǎng)陰,適于陰虛陽亢而以?陰虛?為主要矛盾者。
玄參
【來源】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玄參的干燥根。主產(chǎn)于浙江、江蘇、四川、湖北等地。切片,生用。作為藥用,主要是生用。
【性味】甘、苦、咸,寒。
【功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解毒,軟堅散結(jié)。
【主治】
(1)甲狀腺炎并發(fā)甲亢,癥見發(fā)熱,咽喉痛,微惡風(fēng)寒,全身不適,頸前區(qū)痛,向下頜、耳、牙床及枕后部放射,甲狀腺腫大,有明顯壓痛,并見心悸,汗多,手顫,心率快,舌紅苔白薄,脈浮數(shù)屬于熱毒壅盛,治宜瀉火解毒,軟堅散結(jié)者,可用玄參15g,配伍浙貝母10g,夏枯草15g,野菊花12g,荊芥穗10g,金銀花10g,連翹10g,牡蠣30g,水煎服。4~5劑為一療程,如有療效,可服1~2個療程。
(2)甲亢患者見有怕熱,身熱,低燒,口渴,易饑多食,消瘦,大便干硬,5~6天一解,失眠多夢,肌膚灼熱溫濕,舌紅或深紅,苔白干,脈細數(shù)屬于肺胃陰虛,虛火上炎,治宜滋陰降火,生津潤燥者,可用玄參15g,配伍生地黃20g,麥冬15g,知母10g,酸棗仁20g,地骨皮20g,柏子仁30g,水煎服。6~7劑為一療程,如有療效,可服3~4個療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虛大便溏薄者忌用。
【臨床評價】玄參對于甲狀腺性甲亢(特別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亞急性甲狀腺炎合并甲亢等屬于陰虛火旺或熱毒內(nèi)盛者都有一定療效,可作為主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