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泰斗顧景舟配壺蓋的故事
當(dāng)代著名紫砂學(xué)者韓其樓編著的《紫砂壺全書》,在古今紫砂收藏大家名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至于愛紫砂壺成癖者……當(dāng)今則有唐云、亞明、馮其庸、羅桂祥、許四海、唐國新、浪石、劉鴻喜、姚世英、富華、王一羽等名家。”
今天我們就說說唐國新與紫砂泰斗顧景舟的故事。
1988年春,唐國新在黃山一處村落的小吃店里意外地看到一件邵大亨制壺的真跡,“大亨”二字歷歷在目。雖然紫砂壺蓋子已破損。當(dāng)即,他用80元錢買下了這把紫砂壺殘器。
但凡收藏紫砂壺的人都知道,邵大亨是晚清上袁人(即現(xiàn)在的江蘇宜興丁山紫砂村),其為人卓爾不群、孤傲耿直,其制壺高潔典雅、鬼斧神工,為世人所推崇,而其紫砂作品傳世極少。
唐國新懷揣寶貝回到宜興丁山,便直奔交往15年的“忘年之交”顧景舟的家。顧景舟只看了一眼便斷定:真的。正當(dāng)唐國新暗自慶幸,邵大亨的紫砂壺早成鳳毛麟角,自己竟得了一件真跡時,顧景舟笑言:“我來配個蓋吧!”
在紫砂界流傳一句話: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個蓋。因為天然紫砂礦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欖石、赤鐵礦和長石,它的包裹物是膠泥。這些物質(zhì)雖天然生成卻組合無序,經(jīng)摔打制成泥、做坯成型后,再以1180度左右的高溫?zé)瞥蓧亍?/p>
此過程中,壺的色相會隨著對紫砂泥料的每次調(diào)配有所不同,也會隨著不同的窯溫和燒法有所變化,再加上泥坯燒成后的收縮率也有所不同,所以紫砂壺才得以“萬紫千紅、方非一式、圓非一相”。而配蓋又要根據(jù)原作品的品相、色相、賦意等加以調(diào)節(jié),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體現(xiàn)作品的形、神、氣,絕不是捏幾把砂土那么簡單的事。
1991年夏日的一個早晨,顧景舟打來電話,告知其大亨壺蓋已配好。當(dāng)唐國新趕到顧景舟家中,看蓋心切的他趕緊拿起還用毛巾包裹著的“大亨壺”,掀蓋一看,上有“景舟配蓋大亨壺,時年七十有七”字樣。唐國新順勢將壺蓋與壺身合上,頓時為顧景舟精湛的紫砂技藝所折服。壺蓋不僅渾然一體,而且形、神、氣、泥、款、功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把兩代紫砂壺藝大師合作的經(jīng)典之作,不僅是一把壺的傳續(xù)和整合,更是兩代壺藝大師智慧和工藝的完美結(jié)合。
唐國新回憶說:“顧老自豪地說,‘除了我,誰也配不出大亨壺的豐韻、神彩、精細和豪邁,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壺,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靈和手藝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壺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的神韻’。顧老所表現(xiàn)出的激情,讓我見識了他對紫砂赤子之心般的尊敬與熱愛。”
結(jié)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guān)顧景舟紫砂壺的內(nèi)容,相信看完本文,現(xiàn)在你對于顧景舟以及他的紫砂壺或多或少有了了解了吧,對于顧景舟的紫砂藝術(shù)以及他和紫砂之間的情緣,我們也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