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工
全手工制壺工藝大概過程:1.打泥片;2.圍身筒;3打身筒;4.搓壺嘴、鈕、把;5.裝壺嘴、鈕、把;6.制壺蓋;7.開壺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由于全手工制壺要求制作者不僅要掌握泥胚成型技巧,還必須利用紫砂材質(zhì)特性,充分在作品中營造出藝術(shù)氛圍。所以全手工壺不僅可作為茶具使用及工藝品欣賞,還具有藝術(shù)收藏價值。
半手工
半手工壺,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有的是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半手工”也可以是通過手工制作,在最后用范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后的校準工作等。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范型工具超過不多也可稱“半手工”。
目數(shù)
通常來說是指的泥料的粗細。一般來說,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反之則為細的。目數(shù)越大,泥料也就越細。反之,泥料的顆粒感就會很強烈。
紫砂泥料的陳腐
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yǎng)土,又俗稱困料、困泥和儲泥,是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一般,開采后的紫砂礦泥需要經(jīng)翻曬、粉碎、風(fēng)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制成約寬六寸、長一尺的濕泥塊,然后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蔭暗潮濕處(地窖),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的性能。
濕泥經(jīng)慢慢陳腐后才能成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勻分布,以利坯料氧化,有機物質(zhì)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爛)。經(jīng)陳腐之礦泥有兩個特性:1.可提高、增強可塑性;2.可減少成型和干燥時開裂。泥料陳腐時間愈長,所制陶器質(zhì)量愈好。我國古代陶瓷制作中,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步驟,陳腐時間大多在一年以上。
燒結(jié)
燒結(jié)度高則聲音相對較脆,吸水率低,顏色滋潤;燒結(jié)度偏弱,則相反,敲擊聲音沉悶,吸水率高,顏色晦澀無光澤。這是因為第一次燒成燒結(jié)度不一。若第一次燒結(jié)度較高,捂灰成色會潤一點,燒結(jié)度相對底一點,則捂灰以后會感覺壺表有些“澀”,但后者相對容易泡養(yǎng)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