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古度作《陶寶肖像歌》有“昔賢制器巧含樸,規(guī)仿尊壺從古博。我明供春時大彬,量齊水火摶埴作”之句。吳省欽《論瓷絕句》中有:“宜興妙手數(shù)龔春,后輩還推時大彬。”陳仲魚《觀六十四研齋所藏時壺》詩,有“陶家雖欲數(shù)供春,能事終推時大彬”之句。徐喈鳳重修《宜興縣志》寫道:“供春制茶壺,款式不一,……繼如時大彬,益加精巧,價愈勝。”在紫砂壺工藝史上,時大彬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時大彬善用各色陶土為壺,有時在陶土中雜以罔砂土,“砂粗質古肌理勻”,作品不務妍媚而時見巧思,出人意外。他開始制作的時候,還只是單純模仿供春,以大壺為主,從游婁東和當時的著名文人太倉王世貞、松江陳繼儒等交往,聞瑯琊、太原諸公品茶試茶之論后,突破了老師的樊籬而多作小壺,點綴在精舍幾案之上,一人一壺,更加符合文人的美學趣味,因此當時就有“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tài)新”,“宮中艷說大彬壺”這些推崇的詩句。大壺泡茶,茶葉浸泡過久,鮮味不存,故有“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于散漫,若自斟自酌,愈小愈佳”的評語。
紫砂壺的制作,在李茂林,時大彬以前,大致都仿照供春壺式,形制較大。從李茂林,時大彬開始,才改制小壺,當時耳目一新。把大壺改為小壺,是同當時社會上士大夫,文人的愛好有關系的。時大彬壺多用粗砂制成,手法沉郁老健,胎質古雅勻凈,“隨手制作,頗極精工”。燒成以后,壺蓋和壺口十分密接,據(jù)說抓住壺蓋,即能吸起全壺。這是它的特點之一。據(jù)說時大彬的茶壺,用以沏茶,可以一點沒有砂土氣味。
在明代萬歷年間,景德鎮(zhèn)已成為中國瓷業(yè)中心,但當時講究喝茶的人,對于景德鎮(zhèn)所制瓷壺采取完全否定態(tài)度。許次紓在他所著的《茶疏》里寫道:“近日饒州所造,極不堪用。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這樣,時大彬的制品就成為萬歷年間全國著名的手工藝品之一。王士禎在《池北偶談》里寫道:“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鈿則姜千里,嘉興銅器則攻鳴岐,宜興茶壺則時大彬,浮梁流霞盞則吳十九,皆知名海內(nèi)。”甚至還有人認為幾案間放上一具時大彬的紫砂壺,就足以“生人閑遠之思”??梢娝淖髌?,具有多么高度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