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黃耆2兩,人參2兩,白術(shù)2兩,白茯苓2兩,當(dāng)歸(酒洗)2兩,川芎1兩,肉桂1兩,熟地黃2兩,茴香(炒)1兩,牛膝(去蘆)1兩半。
木瓜1兩半,白芍藥(酒炒)2兩,川烏1兩半,羌活1兩,獨(dú)活1兩,肉蓯蓉(酒洗)1兩半,檳榔1兩,防風(fēng)1兩半,烏藥(炒)1兩半,破故紙(酒炒)2兩。
木香2錢,續(xù)斷1兩5錢,甘草5錢,蒼術(shù)(米泔水浸)2兩,附子1兩(童便和煨),杜仲2兩(姜汁炒去絲),虎脛骨(酥炙)1兩5錢,鹿角霜1斤。
制備方法
上用鹿角帶項(xiàng)骨者,不以多少,鋸作挺子長(zhǎng)三寸,洗凈,用水桶內(nèi)浸,夏三、冬五晝夜,用清水浸,同入釜內(nèi)煮之,覺(jué)湯少,添溫湯。
日夜不絕,候角酥糜為度,輕濾出,用刀刮去皮,如雪白,放在篩子上,候白干,火焙之。
其汁慢火熬為膠。
俟角極干,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上藥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米湯送下。
功用
溫腎利濕。
情志不遂,致患膏淋,小便如脂膏狀,疲極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