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的醫(yī)家論述
1、《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為諸黃風痹要藥,世醫(yī)止施之瘡科,淺矣。
2、《本草原始》:白鮮皮,入肺經(jīng),故能去風,入小腸經(jīng),故能去濕,夫風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去。
治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
3、《本草經(jīng)疏》:白鮮皮,苦能泄熱,寒能除熱,故主頭風有火證。
性寒而燥,能除濕熱,故主五疸??饶嬲撸瑢嵒鹕蠜_也,得寒而散,則咳逆止矣。
淋瀝及女子陰中腫痛,亦皆下部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也。
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也,脾主四肢,惡濕而喜燥,今為濕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
時行腹中大熱,因而飲水、大呼、欲走者,邪熱盛也。
小兒驚癇,亦熱則生風之候也。散濕除熱,蔑不濟矣。
婦人產(chǎn)后余痛,應是血虛而熱,非所宜也。
4、《本草述》:白鮮根皮,始嘗之,味微咸,后味辛,后即純苦,苦中復有微辛,《本草》言其氣寒。
夫咸入血,苦寒之性,有辛而合之以入血,宜能清散血中之滯熱矣。
肝為風木,不獨血虛能生風,即血滯者亦然,血之滯也,不獨寒能澀之,即熱而氣傷者亦能澀之,此味于是有專功,謂其通關節(jié),利九竅及血脈者不謬也。
但脾以肝為用,而此之借金氣以達者,肝更借肺為用以致于脾,脾因肝之血和,肺之氣達,而濕熱乃散,故治濕痹及黃疸癥。
如所謂女子陰中腫痛,及筋病不可屈伸、起止、行步,非肝之病乎?如所謂黃疸并濕痹死肌,又非脾與肺之病乎,雖肝腎屬下,其奏功多在下部,如希雍所云,然肝腎之病,未有脾肺之氣不達而能療者也。明者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