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醫(yī)家論述
1、李杲:四物湯內(nèi)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婦人骨蒸妙。地骨皮治足少陰、手少陽有汗而骨蒸者。
2、《綱目》:枸杞之滋益不獨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熱而已。
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無別。
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
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于內(nèi),瀉以甘寒也。
至于子則甘平而潤,性滋而補,不能退熱,止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
世人但知用黃芩、黃連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黃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陰火,謂之補陰降火,久服致傷元氣,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
3、《本草匯言》:王紹隆云,骨中火熱為眚,煎熬真陰,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潤,不泥不滯,非地黃、麥冬同流。
4、《本草正》: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
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風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宜。
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
5、《藥品化義》:地骨皮,外祛無定虛邪,內(nèi)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中去胸脅氣,下利大小腸,通能奏效。
入瀉白散,清金調(diào)氣,療肺熱有余咳嗽,同養(yǎng)血藥,強陰解肌,調(diào)瘡痘不足皮焦。
以其性大寒,酒煎二兩,治濕熱黃疸為神效。
牡丹皮能去血中熱,地骨皮能去氣中之熱,宜別而用。
6、《本草新編》:地骨皮,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泄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黃柏、知母泄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也,骨皮益腎生髓,斷不可少用而圖功。
欲退陰虛火動,骨蒸勞熱之癥,用補陰之藥,加地骨皮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熱也。
7、《本草備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內(nèi)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
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