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經(jīng)絡運行,做該做的事
根據(jù)中醫(yī)的“子午流注”理論,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jīng)絡是相對應的,早上五點到七點(卯時)走的是大腸經(jīng),這是佳的起床時刻。
因為大腸“起來工作”,就代表人們該起床上大號,將體內(nèi)的垃圾排出體外了。早上七點到九點(辰時)走的是胃經(jīng),這時候吃早餐,食物消化和營養(yǎng)吸收的能力好。
而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子時)走的是膽經(jīng),這時候正在進行膽汁的新陳代謝,也是我們躺下來睡覺的佳時段。凌晨一到三點(丑時),走的是肝經(jīng),是人體正在養(yǎng)肝血的時段。
凌晨三到五點(寅時),走的則是肺經(jīng),身體正在做氣血的養(yǎng)護,通常有肺病或是感冒咳嗽的人,這時間都會咳得特別嚴重。如果在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五點這個時段,你沒有讓身體充分休息的話,這些臟器當然也無法各司其職,長久下來當然就會讓健康每況愈下。
若能配合“子午流注”,養(yǎng)成晚上九到十點,遲十一點前睡覺,早上五、六點左右起床的習慣,讓身體各個臟器的機能保持在好的狀況,而且睡眠充足的話,自然也就能睡到自然醒了。
如今,不少人因為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等原因心煩意亂,夜不能寐,忍受著失眠等問題的折磨。中醫(yī)認為,睡眠的目的在于調(diào)整陰陽平衡,儲備生命能量,是養(yǎng)生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睡眠不好,人的陰陽失調(diào),必然造成精氣虧損,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身心健康。因失眠而苦惱的人,不妨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加以調(diào)整。
1.睡個“子午覺”
中醫(yī)養(yǎng)生非常強調(diào)“子午覺”的作用,也就是說晚上(子時)要熟睡,白天(午時)要稍微休息一段時間。每天午時陽氣正盛,休憩一會兒可以養(yǎng)陽。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容易進入深睡眠,醒來后反而讓人感覺沒有精神。
2.晚上養(yǎng)心陰
人睡覺之時,五臟仍在不停地工作,特別是心臟為辛苦,需要有意識地“犒勞”一下它。睡前吃一點養(yǎng)心陰的食物,可幫助精神內(nèi)守,安神助眠。冰糖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桂圓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都可較好地補益心臟。
3.睡前調(diào)呼吸
所謂“靜則生陰,陰盛則寐”,緩慢均勻的呼吸對進入睡眠很有幫助。這是因為人體呼吸的節(jié)奏慢了,心跳就會隨之自然減慢,氣血運行、生命活動也會慢慢緩和下來,這樣的狀態(tài)下,人才能安然入睡。一般來說,臨睡之前不宜做大劑量的運動,也不宜有大喜大悲的情緒波動,可以適當靜坐、散步,或聽點舒緩的音樂等,使身體漸入佳“靜”。
4.每天泡搓腳
睡前,用溫水泡泡腳,再輔以足部按摩,比如涌泉穴(第二、三腳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對于促進睡眠效果非常好。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平衡陰陽狀態(tài)的作用。在搓腳同時可以活動一下腳趾,比如第一腳趾是肝、脾兩經(jīng)的通路,多活動可以舒肝健胃、增進食欲。
中醫(yī)這樣解答睡眠問題
失眠,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tài),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祖國醫(yī)學又稱其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以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zhì)量差等。
從中醫(yī)角度看,失眠基本為五種類型。清代雍正時期總理事務大臣馬齊的家族里,從上到下四代人中,百歲以上的有15人。他在其所著的《陸地仙經(jīng)》中,提到了“三眠魂自安”的睡眠保健法,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病龍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龜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則心自定。大凡臨睡時,萬念俱絕,閉口瞑目,勻息側身而臥,甚妙。”
一:肝郁化火
多由惱怒煩悶而生,表現(xiàn)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方以龍膽瀉肝湯為基礎。
二:痰熱內(nèi)擾
常由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灑成癖,導致腸胃受熱,痰熱上擾。表現(xiàn)為不寐、頭重、胸悶、心煩、喛氣、吞酸、不思飲食,苔黃膩,脈滑數(shù)。方以溫膽湯為基礎。
三:陰虛火旺
多因身體虛精虧,縱欲過度,遺精,使腎陰耗竭,心火獨亢,表現(xiàn)為心煩不寐,五心煩熱,耳嗚健忘,舌紅,脈細數(shù)。方以朱砂安神丸、二至丸為基礎。
四:心脾兩虛
由于年邁體虛,勞心傷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氣虛血虧,表現(xiàn)為多夢易醒,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黃色少華,舌淡苔溥,脈細弱。方以歸脾湯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