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陰包括血液和全身筋與肌肉運動時所需的潤滑液-陰津,肝陰足,身體輕松自如,內心自信,不慍不和。肝的不適之證分陽亢和陰虛,無論屬于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形象美,調肝要區(qū)別陽亢和陰虛,其不同的特點分別如下:
1.肝陽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氣力;肝陰者性情焦躁但疲憊不堪。
2.肝陽亢眼紅,干澀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脹,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陰虛者眼窩內凹,或干澀視物模糊,或迎風流淚,或眼花,或色盲,或視網膜脫落,黃斑性病變,白內障,重則患神經炎。
3.肝陽亢飯后兩肋下脹滿,或右肋常脹痛;陰虛右肋常隱隱作痛。
4.肝陽亢者雙腳躁動不安;陰虛者兩腿酸軟。
5.肝陽亢者遇事焦躁,處事不周;陰虛者辦事心余而力不足。
心與小腸
中醫(yī)講的心包括心臟和大腦。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臟在想而是講大腦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活動的主宰,對其它臟腑的功能起領導作用,氣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悅,神采奕奕。容光煥發(fā),心氣虛的人心悸,二目無光,興致索然,重則厭食。
1、心氣足面有光華
心氣足者臉色白里透紅,皮膚光滑柔軟,細嫩;心氣虛者面色無光,毛孔粗大,因其鎖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陽。
2、心氣足聲圓音亮
心氣足的人聲如響鈴,樂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氣虛者聲音低沉,常吁短嘆,少言寡語,抑郁不歡,心氣虛者病因各異;或勞累過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陰;或受刺激郁郁不歡;或步入中年氣虛;或大病初愈氣已傷矣。
調心也有陰陽之分;心陽不足,耗陰生熱;心陰不足,欠熱傷氣,陽虛或陰虛的特點分別如下:
A、“舌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為陽虛,舌瘦而苔躁紅者為陰虛。
B、舌尖有潰瘍者,舌白為陽虛,舌紅為陰虛。
C、長吁短嘆自汗者為陽虛,面紅燥熱自汗者為陰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