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常見病,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而過早地醒來,醒后不能再繼續(xù)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中醫(yī)對失眠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簡單方便的方法是失眠輕珍丸的使用,健康恢復。近年來中醫(yī)學對失眠的辨證施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癥主要表現(xiàn)于肝,波及五臟,統(tǒng)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臟、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癥證治方案。
調節(jié)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系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郁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y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癥產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治療失眠的理法方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
遵循晝夜節(jié)律
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jié)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覺醒節(jié)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一規(guī)律,中醫(yī)學者提出了因時制宜的治療失眠方案。
引火歸根、心腎相交
這一中醫(yī)理論認為失眠是火不歸根引起的,治療方案終需要回到“引火歸根、心腎相交”的問題上來,并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郁結型、腎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經脈瘀阻型、痰濕阻滯型,進行辨證施治。
中醫(yī)區(qū)別失眠
1、心脾兩虛型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后再難以入睡,或兼心悸、心慌 神疲、乏力、口淡無味,或食后腹脹,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象緩弱。
2、陰虛火旺型心煩,失眠,入睡困難,同時兼有手足心發(fā)熱,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
3、心腎不交型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軟,女子月經不調。舌尖紅,苔少,脈細數(shù)。
4、心虛膽怯型虛煩不得眠,入睡后又易驚醒,終日惕惕,心神不安,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并有心悸、氣短、自汗等癥狀。舌質正?;虻}弦細。
5、肝膽兩虛型肝病日久,身體虧虛,虛煩而難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驚醒,終日惕惕,膽怯恐懼,遇事易驚,舌淡,脈細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