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飲、多食、多尿的癥狀并不十分明顯,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貪睡且難以睡醒為首發(fā)癥狀。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及早發(fā)現(xiàn)和治療。
7、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表現(xiàn)比較隱蔽,多數(shù)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現(xiàn)為面部表情遲鈍、講話節(jié)奏慢、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經常犯困等。如在感覺慵懶疲倦的同時,伴有健忘、情緒不穩(wěn)定等癥狀,要懷疑是否有甲減。
春季,人們易感疲乏、困倦、無精打采,中醫(yī)專家指出,這是“春困”癥狀,是人們生理機能隨自然界變化和氣溫轉換發(fā)生的一種短暫生理現(xiàn)象。改善春困癥狀,不妨采用中醫(yī)的方法。
中醫(y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即“天人相應”,人要健康長壽就須順應自然變化規(guī)律。《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道也。”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清陽上升,人若應之,清氣升而濁氣降,升降和調,則神清而氣爽,若不能相應,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則失其生發(fā)滋養(yǎng)之用,就會表現(xiàn)出“春困”征象。若想擺脫“春困”的襲擾,須順應春季自然規(guī)律,做好以下三方面。
調攝身心,疏肝解郁
春季與肝相通應,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全身氣機暢達不易患病。肝主疏泄,有疏通、暢達全身氣血津液的功能。其生理特性是主升發(fā),若升發(fā)作用正常,則氣血津液疏通和暢達。氣血通暢,清陽得升,上榮于腦,腦得其滋養(yǎng),就不會“春困”。反之,若是肝氣郁滯,失于疏泄,則氣機不暢,清陽被阻,“春困”就將不期而至。
中醫(yī)認為,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要保持肝臟的疏泄功能正常,需順應肝的生理特性。故春季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暴怒憂郁傷肝。若能適當運動,如散步、郊游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做足浴,用雅來基遠紅外足浴桶和按摩足浴桶不僅能舒張筋骨,還有助于陽氣升發(fā),暢通血脈,振奮精神,如此氣血通暢,心曠神怡,就會精力蓬勃,遠離“春困”。
調整飲食,謹和五味
“三月養(yǎng)生重在陽”,如陽氣充實,氣機升降和調,則神清腦明,若陽氣虧虛,氣機升降失調,則易產生疲憊感。春季陽氣初生,為適應此特點,扶助陽氣,飲食方面應遵照《黃帝內經》“春夏養(yǎng)陽”原則,多吃辛甘發(fā)散、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香菜等。這類食物溫補陽氣,使人體陽氣充實,且辛溫發(fā)散有利于陽氣升發(fā)。
保證睡眠,起居有常
祛“內濕”,防“外濕”
前幾日“陽春”天氣乍然一現(xiàn),隨后冷空氣伴隨著陰雨又“殺到”。這種冷暖寒濕的變化可以說把春天天氣無常的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偏于濕。一方面是內濕,而另一方面則是外濕。內濕多因飲食不節(jié)制,或在冬季時吃多了肥甘厚膩的食物,讓體內濕氣內侵脾陽以至失運。而外濕是由于外界的濕氣過多,容易讓濕邪入侵。內外因相互影響,容易引發(fā)疾病。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里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
那么應該怎么辦?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黨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輕重濕癥,祛濕有側重
在春季,本身體質偏弱偏濕的人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應加強祛濕工作。此外,中醫(yī)認為“肥者多濕”,肥胖者往往也是濕癥的高發(fā)人群。但祛濕也要對癥,并非每個人都需要祛濕。一般來說,身體有“濕”會引起食欲不振、腹?jié)M腹脹等消化功能癥狀;同時精神上可能會出現(xiàn)萎靡、嗜睡、易怒、煩躁等狀態(tài);而身體、四肢會感覺較為沉重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的表現(xiàn)。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建議及時看中醫(yī)生診治調理。
若只出現(xiàn)輕度不適的人群,屬于輕度濕癥,并不建議藥物調理??梢栽谌粘I钪型ㄟ^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jié)。飲食方面需多吃清淡食物,盡量避免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而傷脾胃。在陽光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戶外走走,有助于驅散體內的濕氣,提高身體抵抗力,維護自身的正氣。春天天氣多變,外出好帶夠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