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黃25克,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龜板15克,枸杞15克,黃精15克,枸杞子15克,知母10克。
心腎陽虛
癥見眩暈,心悸或心胸憋悶,自汗,神倦嗜臥,腰背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蒼白,便溏,或舌淡或淡胖有齒痕或紫暗,苔白,脈細弱或沉遲。治宜溫補心腎,振奮陽氣。
方選金匱腎氣丸加減:干地黃15克,山萸肉12克,山藥12克,茯苓10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黨參10克,杜仲1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0克,黃芪20克,牡丹皮10克。
濕困中焦
癥見頭矇不清,胸悶納呆,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暢或伴有惡臭,舌淡紅,苔厚膩或黃,脈濡緩。一般病程較長。治宜溫化水濕,和胃暢中。
方選胃苓湯加減:茯苓15克,豬苓15克,澤瀉12克,白術12克,桂枝6克,蒼術12克,厚樸12克,陳皮10克,薏苡仁20克,滑石15克,車前子(包煎)15克,砂仁(后下)10克,白蔻仁(后下)12克,甘草3克。
治療低血壓的中醫(yī)偏方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實際上,低血壓對老年人的危害同樣嚴重。據門診統(tǒng)計,患有頭暈、乏力的中老年婦女中,低血壓者約占1/5。一旦得了低血壓,采用中醫(yī)治療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治低血壓的中醫(yī)偏方。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此外,艾灸治療對低血壓也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也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運動預防低血壓
(1)、雙腳分開站立,雙手握拳向前伸出。從腹部深處發(fā)力,一邊發(fā)出“哈!哈!哈!”的叫聲,一邊將雙手的大拇指伸入拳頭內,并用力緊握約15次。
(2)、雙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盡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復5次,動作不能太快,緩慢進行即可。
(3)、坐在椅子上低頭彎腰,雙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側的拳部,敲打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jié)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約30次左右。
(4)、手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后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5)、仰臥,雙臂放于體側。吸氣,雙膝彎曲,然后并攏上舉,盡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復5—6次。
(6)、仰臥,雙臂放于體側,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復4—5次。
(7)、身體直立,將雙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后,用左手的掌側敲打右臂,從手指部開始,直到肩部為止。換側再做。
結語:對于低血壓,我們雖說不要太緊張,但是如果出現的話,也是需要治療的,比如不管哪種疾病對身體都是非常好處的。治療低血壓我們可采用按壓頭頂百會穴,還可以通過中醫(yī)偏方等等來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