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而且發(fā)病率還不斷升高,且越來越年輕化,糖尿病患者是非常不好受的,那你知道中醫(yī)是如何治療糖尿病的嗎,中醫(yī)在治療這方面有什么妙招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來看本文吧。
在我國古代其實沒有糖尿病這個稱號的,但是有消渴病。這個病的癥狀有三,多飲、多食及多尿,時間長了身體會慢慢的變瘦,或者尿里面有甜味是主要的病癥。
病因
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對消渴病病因論述中就指出:過食肥甘、嗜酒房勞、情志失調(diào)、五臟柔弱等是消渴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五臟中又以腎為主要,因腎是五臟六腑精氣的聚集處,若腎氣虧虛,身體必然贏弱。
中醫(yī)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治療消渴病的精髓,遠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論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產(chǎn)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
1、上消
屬燥熱傷肺,主要證狀有煩渴多飲、食不多、口舌干燥、尿頻量多,舌赤苔黃,脈洪數(shù)。治療藥物有天花粉,重用之,以清熱生津止渴;黃連,清心火;麥冬,清心降火止渴;全括蔞,瀉火潤肺。
2、中消
屬胃火,主要證狀有多食易饑、口渴多飲、小便多、形體消瘦或大便秘結(jié)、苔黃,脈滑實有力,可用白虎湯治之。
3、下消
消腎陰,陰虛火旺,“陰”泛指身體內(nèi)的體液及津液。主要證狀有尿頻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軟、尿甜渾濁或兼煩躁遺精、失眠、脈細數(shù),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若腎陽虛,尿頻量多、腰膝酸軟、尿甜渾濁、怕冷、四肢冷、面色黑消瘦、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者,可用八味地黃丸治療。
臨床經(jīng)驗
糖尿病患者多數(shù)存在著中醫(yī)學認為的“血瘀”,即現(xiàn)代醫(yī)學講的血液粘滯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這些因素,造成了血液在血管內(nèi)流動緩慢、中斷,使組織缺氧,血管內(nèi)皮損傷,這是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變以及重要臟器損傷的基礎。中藥在降血糖的同時,可以通過益氣活血降低血液沾滯度和血脂等,從而防治并發(fā)癥。中醫(yī)治療常用桃紅四物湯加北耆、淮山藥、紅曲治療,臨床效果不錯。
預防保健
一、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孫思邈是世界上早提出飲食治療的先驅(qū),他曾提出消渴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飲食(尤其是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燾還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們均強調(diào),不節(jié)飲食“縱有金丹亦不可救!”
二、必須配合運動
《諸病源候論》提出,消渴病人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臺秘要》亦強調(diào):“食畢即行走,稍暢而坐”,主張每餐食畢,出庭散步。說明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這一點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的選擇要適當。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度”,“不能強所不能”。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氣功、滑冰、游泳等。運動強度過大或活動時間太長引起勞累,會使病情加重。尤其是嚴重缺乏胰島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腎病者,應該限制活動量。但運動強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療作用,特別值得推薦的是要有動作緩、慢、圓的氣功,如太極拳等,它具有輕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點,是糖尿病患者為適宜的運動形式。
糖尿病偏方
嫩柳枝條煮水治糖尿病
從柳枝條第一個葉數(shù)起,至第七個葉處剪下,洗凈入砂鍋煮水,開鍋后用文火煮15分鐘,取汁,每天早晨空腹喝下,連服7天,能把葉子吃掉好。服后躺下休息15分鐘。
冷開水泡綠茶治糖尿病
茶葉內(nèi)含茶多酚和酶,可增強人的胰島素功能和幫助腎對糖的吸收,但這些好東西在加熱到50度時就會被氧化,故要用冷開水浸泡它,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外敷神闕穴治糖尿病
鮮牛膽1個,蕎麥面20克,膽汁入面,拌濕為度,然后用紗布包住,敷于神闕穴上,外用膠布粘牢,一帖3天,連敷3個月。重度患者可同時服用菟絲子,方法是:取菟絲子500克,揀凈,水淘,控干,趁潤搗之,焙干,再研為細末。每日服2-3次,每次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