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揚州,你會想到什么?我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會是揚州八怪,但是人們對于它的了解卻是有限的,大部分人知道有鄭板橋,但是你知道它的由來嗎以及還有那些人嗎?
由來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jù)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nóng)、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tǒng)一,今人取“八”之數(shù),多從李玉棻說。揚州八怪,職業(yè)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有時含貶義。
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shù)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jù)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xiàn)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杰出群體,已經(jīng)聞名世界,把徐渭的潑墨手法發(fā)揮到頂峰。
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鱔、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后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板橋所作《櫻筍圖》,即吟誦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南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游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有時含貶義。近現(xiàn)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云、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shù)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在揚州當?shù)剡€流傳這一種說法:“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qū)的“丑八怪”。由于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tǒng)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實、現(xiàn)實,他們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們的書畫作品之中,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這種行為使得統(tǒng)治者的利益受損,說他們都是畫壇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藝理論家后把“揚州八怪”歸納為8人。在揚州當?shù)赜屑o念館,就立著他們的雕像。職業(yè)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
所指何人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jù)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為準。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nóng)、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數(shù)詞,也可看做約數(shù)。職業(yè)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
形成因素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jīng)濟繁榮而著稱,雖經(jīng)歷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戰(zhàn)亂之后,總是很快又恢復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fā)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云集,尤其以鹽業(yè)興盛,富甲東南。
經(jīng)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yè)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在當?shù)毓賳T倡導下,經(jīng)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chuàng)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所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jīng)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
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和精神上的產(chǎn)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產(chǎn)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產(chǎn)生了大量的畫家。
據(jù)《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州的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shù)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chuàng)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