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總是和生活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而且種類極多,波及范圍也很廣,長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不同的時期所流行的病種也不盡相同,所引起的并發(fā)癥也多種多樣,并且生病前期都有不同的預(yù)兆感覺,但是由于人們在健康常識的認識范圍比較有限,很多情況下,一般的小毛病就會被忽略掉,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保證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呢?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慢慢的進行了解,請您細細的看完下面的文章,對您的健康幫助可是很大的哦!
相關(guān)專家介紹:
大部分孩子對吃藥和打針都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吃藥,中藥湯劑就更是不便。因此建議當孩子剛有些小的初起癥狀時,母親可以在家先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具有保健和治療功能的按摩推拿,緩解孩子的痛苦,還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恢復(fù)。
給孩子做按摩時,會應(yīng)用到前面介紹的手法。掌握了中醫(yī)基本的推拿手法,才能正確地給孩子按摩,而不致出現(xiàn)不良的副作用。
關(guān)于按摩手法操作的次數(shù),一般應(yīng)根據(jù)年齡的大小、病情的輕重虛實、體質(zhì)的強弱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10~20次就可以了。用到推法、揉法時,次數(shù)可以多一些;而摩法時間可以較長一些;掐法則要重、快、少一些。在家自己按摩時,應(yīng)該輕用力,推揉時要避免摩擦皮膚,時間適中,以孩子舒服為宜。
下面簡單介紹一些家庭常用的治療小兒常見疾病的按摩手法。
一、 發(fā)熱
1. 推攢竹(開天門)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fā)際成一條直線。
操作:兩拇指由眉心向額上至發(fā)際交替直推,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
2.捋眉梢(推坎宮)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直線。
操作:兩拇指自眉頭向眉梢分推,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痛。
3.揉太陽
位置:兩側(cè)眉后凹陷處。
操作:用中指端揉該穴或運太陽。當運太陽時,向耳的方向揉為瀉,向眼的方向揉為補。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目赤痛(應(yīng)以瀉法為主)。
4.按揉迎香
位置:鼻翼外緣,鼻唇溝陷中。
操作:用右手食、中二指同時按揉迎香,約10~20次。
主治:鼻塞流涕,不聞香臭,口眼歪斜。
5.揉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大約在與兩肩平行的脊柱突出的脊椎骨)。
操作:以右手中指端揉達大椎穴,約10~20次。
主治:發(fā)熱,項強(脖子發(fā)硬),咳嗽。
6.推天河水
位置:前臂側(cè)面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以左手持患兒之手,使掌心向上,再以右手拇指橈側(cè)面或食、中指并攏,自腕橫紋推
向肘橫紋,雙手交替操作,反復(fù)約10~2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潮熱,內(nèi)熱,煩躁不安,口渴等。
7.推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cè),陰池穴(手腕橫紋處)至肘尖處成一直線。
操作:以左手持患兒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然后再交換雙手,作
另一側(cè)手臂。反復(fù)約10~20次。
主治:一切實熱病癥,如高熱、煩渴、咽痛、驚風、痄腮和大便燥結(jié)等。
以上治療孩子發(fā)熱的按摩推拿方法,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病情發(fā)展的情況來決定用哪些穴位和手法。
三、嘔吐
1.寒吐:喜熱惡寒,神疲肢冷,面色蒼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無酸臭氣,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關(guān))(見129頁推手臂內(nèi)側(cè))
(2) 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cè)約一橫指處。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脹腹痛,嘔吐泄瀉,下肢萎軟乏力等。
(3) 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臍上約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噯氣,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兩側(cè)赤白肉際處,橈側(cè)稱左端正,尺側(cè)稱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兒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驚風,嘔吐,泄瀉,痢疾等。
2.熱吐:面赤唇紅,發(fā)熱煩躁,口渴飲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餿氣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見128頁推六腑)
(2)清板門(見128頁揉運大魚際):其中從板門推向腕橫紋能止瀉;從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
(3)運手掌心(見128頁運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頸椎下方的空隙處)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嘔吐,項強(脖子發(fā)硬),發(fā)熱、驚風等。
(5)揉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兒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發(fā)熱,嘔吐,腹瀉,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胸處)煩熱。
(6)分推腹陰陽
位置:腹部。
手法: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3.傷食吐:噯(打嗝)氣吞酸,厭食,脘腹脹滿,煩躁不安,嘔吐之物有酸餿之氣味,吐后
得安。
(1) 分手陰陽
位置:腕背橫紋近小指端為陽池,靠拇指端稱陰池。
手法:以兩手食指固定患兒掌根之兩側(cè),中指托住患兒手,用兩拇指自腕背橫紋中間,向兩
旁分推到陽池、陰池穴,為分手陰陽;自兩旁(陽池、陰池)向中間合推到掌橫紋處,稱合推陰陽。
主治:寒熱往來,嘔吐食積,腹瀉腹脹,痢疾等。
(2)清板門(見128頁揉運大魚際)
(3)揉中脘(見130頁摩中脘)
(4)分推腹陰陽(見131頁分推腹陰陽)
(5)按揉足三里(見130頁揉足三里)
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要是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請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我們的專家會為您做詳細的介紹,最后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