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
原料別名:蠣蛤、左顧牡蠣、牡蛤、蠣房、?山、?莆、左亮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15至30克,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 牡蠣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禁忌人群:虛而有寒者忌之。
適用人群:病虛而多熱者宜用。
1原料介紹
牡蠣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近江牡蠣、長牡蠣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大連灣牡蠣分布于我國北方沿海。在每年的5至6月,當(dāng)牡蠣生殖腺高度發(fā)達(dá)而又未進(jìn)行繁殖,軟體部最肥時進(jìn)行采集,采收時將牡蠣撈起,開殼去肉,取殼洗凈,曬干。
1.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左殼凹陷,大而厚,右殼平坦,稍小。右殼外表面稍不平,有灰色、紫色、棕色、黃色等顏色。環(huán)生同心鱗片。內(nèi)表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質(zhì)硬,斷面層明顯,厚2至10毫米,無臭,味微咸。
2. 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右殼較小,鱗片堅(jiān)厚,層狀或?qū)蛹y狀排列,淡紫色或黃褐色,內(nèi)表面瓷白色,殼頂兩側(cè)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
3.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同心鱗片,內(nèi)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jiān)厚,同央凹下呈盒狀。
2適宜人群
1. 咳嗽痰稠或無痰、咽喉發(fā)癢干疼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患者,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飲酒后或宿醉未醒者尤其適合;
2. 慢性腸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
3食用指導(dǎo)
1. 收斂固澀宜煅用,余均生用。
2. 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頭暈脹痛,目眩耳鳴,煩熱面赤,或漸覺肢體不利者,可與代赭石、生龜甲、白芍、懷牛膝等配伍,以平肝滋陰。
3. 陰虛火旺者,可與玄參、麥冬、黃連等同用。
4. 肝腎陰虧,肝火灼津?yàn)樘?,痰火凝聚而成瘰疬癭瘤者,可與玄參、貝母相合。
5. 自汗、盜汗者,可與黃芪、麻黃根、浮小麥配伍。
4食療作用
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喜愛歌舞,常在都城光華門禁苑中一處廣植梨樹的果園里進(jìn)行表演。后世稱戲劇界為“梨園界”或“梨園行”。
梨原產(chǎn)我國,《詩經(jīng)》《晨見篇》即有"山有苞棣"的記載,可見我國梨樹栽培,至省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在梨樹長期栽培中,選育了很多優(yōu)良的品種,在《史記》、《廣志》、《秦記》、《西京雜記》、《洛陽花木記》及《花鏡》等古籍中,記載梨的許多品種,如蜜梨、紅梨、白梨、 鵝梨、哀家梨等品種名,至今沿用。
5食材文化
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軟堅(jiān)散結(jié),收斂固澀的功效;
主治眩暈耳鳴,手足振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驚癇癲狂,瘰疬癭瘤,乳房結(jié)塊,自汗盜汗,遺精尿頻,崩漏帶下,吞酸胃痛,濕疹瘡瘍。
6溫馨提示
煅牡蠣:取凈牡蠣,置耐火容器內(nèi)或無煙爐火上,用武火煅至酥脆時,取出放涼,砸碎。
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
養(yǎng)生推薦
食譜推薦
當(dāng)季食譜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