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很獨特的一門武術(shù),它把武術(shù)與健身完美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這是其他武術(shù)拳種所沒有的特點。太極拳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包括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這需要我們不斷去體會其中的奧秘之處。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和尚見廟內(nèi)旗幡飄動,一個就說是旗在動,另一個則說是風(fēng)在動,為此爭論不休。結(jié)果一個小和尚一語解決了這場爭論。他說是你們的心在動。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是謂心靜。心動意行謂拳,形體不動心意動,也謂之拳。形體動心意不動才不是內(nèi)家太極拳。本文所論,即指此意。
北宋邵雍曰:心為太極(《心學(xué)))。人稟先天一氣來到世間,精氣神化就一顆真心。此心不染俗塵,見素抱樸,又謂道心。在嬰孩成長中此心日受世俗蒙昧,純真漸退,慢慢變成凡心。受俗務(wù)所累,為七情六欲所擾,元氣精神日益?zhèn)麚p,真心漸沒。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逆練之法,“專氣致柔,能嬰兒”(《老于·道德經(jīng)》)。用松柔的手段,化去人體后天的拙力而自行生出先天的內(nèi)勁,從而能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老子·道德經(jīng)》)。并因動中寓靜而致心平氣和,洗滌凡心,使其返回道心狀態(tài)。這種假借形意修煉道心的方法,就是所謂以后天返回先天的逆練之法。能昭然此理而練之太極拳,所練在神,方謂心是太極,拳歸于道。
要使拳歸于道,必先超脫凡心。人生在世,處雜紛擾,有幾多喜樂,幾許哀愁。一生之榮辱富貴,百歲之悲憂悅樂,備嘗于一夢之間。其去而不還,激而不返。只要至道在心,心即是道,六根內(nèi)外,一般風(fēng)光。就會打開金鎖玉關(guān),舉步自然無礙,見萬里是無塵之境,作千年不朽之人。解脫塵俗之縛,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為得道之人,所練之拳才是太極。
什么是太極,太極拳的拳理就是陰陽理論,為道所生。
順則換變陰陽天地,左右虛實,萬千變化;逆則來自無極,混沌一氣,根本在道,自然虛無。道者空虛杳冥,無大小上下,看不見摸不著,只能以心契之,是以知心即道。故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道心。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太極拳所練在神”。形以心為君,心者神之舍,以心行拳,便是太極。以為有形有為,而不能頓悟者,終難入太極拳之道。
太極拳之功在內(nèi)勁,練內(nèi)勁之法稱內(nèi)功心法。既稱心法,必憑心領(lǐng)神會,不能言傳身教。內(nèi)功心法妙理在心,法于自然,全靠領(lǐng)悟。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精氣神乃無形之物,筋骨肉乃有形之身。有形之身法可受之于師傅,無形之心法就全憑自己的感悟。諸如太極拳“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松胯開襠”等要領(lǐng),從內(nèi)功心法來解釋,就是指人身上中下三個丹田的運用要法。上有天谷泥丸(頭頂百會區(qū)域),是藏神之府;中有應(yīng)谷絳神(肚臍氣海區(qū)域),是藏氣之府;下有靈谷關(guān)元(下身會陰區(qū)域),是藏精之府。泥丸宮乃元神所住之宮,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謂之谷神。其性空虛,為靈性之所存。虛靈頂勁可使中下兩丹田之精氣上達(dá)天谷,化為虛靈之神。氣血所至,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心思敏慧,明察秋毫。故虛靈頂勁實為性功養(yǎng)煉之要法。中丹田乃人身性命之根,先天真氣歸藏之所,其臍為母嬰連接之樞,先天呼吸之門。中者,天地玄牝之氣會聚之處也。奔驟馳騁,真氣耗散,不若虛靜守中以養(yǎng)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則真精自朝,元氣自聚,谷神自棲。氣沉丹田使氣海所藏之先天元氣與下沉的后天呼吸之氣和合,再與脾胃消化之后天水谷之氣混合,化生精氣神三寶。所以,中丹田為命功養(yǎng)煉之要處。下丹田乃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是陰陽二氣的必爭之地,又是運行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奇經(jīng)八脈的總源。它上通泥丸,下透涌泉,精氣聚散,皆由此竅。松開此處,諸脈皆通,有利于氣血運行周身。又如太極拳十要之一的“含胸拔背”,往內(nèi)求之,則指心氣內(nèi)收沿任脈下降至中丹田,腎氣貼背上拔沿督脈上行由脊而發(fā)。起勢兩手上提之時如能令心氣內(nèi)收下降,而兩手下按之時令腎氣沿脊上拔至頂,然后再往下松兩肩、兩胯、兩膝,后腰間腹球滾轉(zhuǎn)帶動胸肩臂手右捋,則感起勢舒松自然,中正安泰,可糾正如前傾后仰突臀等外形上的弊病。故授拳在師,妙悟由心。
太極拳是道,演練太極拳應(yīng)是以拳演道。道性空虛,法于自然,不可勉力勞心強為。太極拳有動(有)靜(無)兩義,動為太極陰陽變化,靜為無極至虛至靈。外動內(nèi)靜,以靜御動,動靜結(jié)合。道法之要曰:在內(nèi)求之則無形,在外求之則有象。或妙在作為,或妙在靜定。但有所作為即非道也。所以取之于內(nèi)而不泥于內(nèi)象,取之于外而不求其外揚,是所謂無物無象者也。從無人有謂之成,以有歸無為之了(無者,無極也,靜也;有者,太極也,動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有動之動,出于不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道是無為而為,不求之求乃為大求;拳是不動而動,不動之動乃為大動。用志不分,乃可凝神;若有拳動,實無拳動;似乎靜定,即非靜定。如龍養(yǎng)珠,如雞抱卵??梢詿o心會,不可以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勞心為。此有心無心之要,乃煉太極拳內(nèi)勁之法,為太極拳道之玄。所謂太極拳修煉,即指此意。
練拳就好像修道,外練的是骨皮,內(nèi)練的是精氣。
內(nèi)勁乃精氣神之凝聚結(jié)晶。修煉內(nèi)勁功力的心法分三種。上品功法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以行住坐臥為火候,以清靜自然為運用,此上土可以學(xué)之,以心傳之,甚易成也;中品功法以心肝脾肺腎為藥材,以年月日時為火候,以抱元守一為運用,此中士可以學(xué)之,以口傳之,必可成也;下品功法,以精血髓氣液為藥材,以閉咽搐摩為火候,以存思升降為運用,此庶土可以學(xué)之。其法繁難,故以文字傳之。按圖索驥,恐難成也。若泥象執(zhí)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無成矣。第一種難求也易成。練太極拳若以文字圖象為鑒,又固執(zhí)傲慢,終不成大器;若以凝神意守為要,假以時日,尚可成就;若以平常自然為法,昭然心是太極真諦,神歸于心,心行于拳,內(nèi)外相通,動靜如一,自是成道之士。故心是太極者,是真太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