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也是正?,F(xiàn)象。初學者需掌握太極拳的特點,仔細的研究太極拳教程,克服小編文中講的三個問題,必定會練好太極拳。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初學太極拳需要克服的三大問題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用意不用力,所以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軟、僵的現(xiàn)象,練武一定要掌握發(fā)勁的技巧。
一、拙力
什么是拙力,拙力就是僵力。什么是僵力?僵力就是周身板硬,四肢硬邦邦。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周身放松,四肢松軟,從出手毫不用力開始,從邁步輕慢開始,待姿式動作熟練作準,再開始稍加用力。
練武術和煉養(yǎng)生功不同,練太極拳首先要克服先天本能之力,學來后天功夫之勁。煉養(yǎng)生功是調動先天本能之氣,克服后天呼吸之氣,以達胎息。
練太極拳要學會氣沉丹田,大家都知道,丹田是人體力量的集合地,在實戰(zhàn)中能爆發(fā)很大的力量。
先天本能之力,是父母付與的,后來輕靈巧勁是學來的。所以學太極拳要從出手邁步不用勁開始,待掌握了動作要領再運用太極勁、太極味去打太極拳,學太極拳和學寫毛筆字有相通的道理。
學太極拳先學劃道道,寫毛筆字先學描紅模子,把字的一筆一劃弄清楚再練正楷大字,正楷練好了,再寫行書,草書,狂草等。打太極拳同樣是先學劃道道,道道劃清楚了,一招一式練準確了。
再去練套路,由生到熟,由熟到巧,運用自如,待都練好了,想怎么練就怎么練,達到從心所欲,為所欲為的程度。
練好太極拳具有健身的意義,現(xiàn)在人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練太極拳能有效防治這些疾病。
二、挺胸
學太極拳必須克服挺胸之大病,挺胸氣向上行,以達怒發(fā)沖冠,雄糾糾氣昂昂之式,這是儀仗隊,閱兵式的要求,以顯軍威。
學太極拳要求氣向下而沉于丹田,使下肢穩(wěn)健,上身自然松馳,周身之力一松到腳,下肢練的如樹生根,無論多大的臺風也休想把它刮倒。這就是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的效果,如果挺胸使氣上行,雄糾糾,氣昂昂。
表面上看來是怒發(fā)沖冠不可一世,實際是如充上氣的氣球,沒充氣時還在那呆著,一充上氣立即飛起,輕飄的而去,因此學太極拳必須克服挺胸之大病。
三、提肚
這和挺胸是上下呼應的,肚子一收縮,氣即上行不能沉至丹田,腹堅如石之功,永遠地練不出來,練太極拳講腰似車軸,車軸是圓的不是扁的,講帶脈充實。
一個上乘太極推手專家肚子也等于手,當對手雙手或單手按在肚子上,他用肚子一彈,就能把對方扔出丈外,提肚哪能練出這種功效來,因此,學太極拳克服提肚之病是首要的任務之一。
初學太極拳需做到這兩點
第一、端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注意姿勢正確,特別是身體中正,不能東倒西歪。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動作要領做到位。初學階段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貪多求快,潦草從事。
這樣做開始階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練起來靈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是很靈活的,因為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的武術,所以很多人就將其定格在死板上,太極拳一定要活練。
第二、穩(wěn)定
要使上體端正舒適,必須首先保持下肢穩(wěn)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勢當中的一部分,又是整個姿勢的基礎。經(jīng)驗證明,很多人下盤不穩(wěn),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數(shù)是由于步型、步法不當。
如果步子過小過窄,或腳的位置、角度不對,以及變換動作時虛實不清,勢必造成身體重心不穩(wěn)。初學者必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單練各種樁步和步法,先把身體重心的變換找清楚。
這樣既利于培養(yǎng)下肢的支撐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虛步、獨立步等)、步法(進步、退步、側步、跟步等)的要領掌握好。
想要穩(wěn)定,就要練好腿部的力量,很多人認為初學時的樁功很累很無聊,其實樁功也是活樁,只是你沒找到其中的樂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