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項復雜的運動項目,雖然從招式動作上看很簡單 ,但是學習起來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練習不當也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那么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膝關節(jié)疼痛應該怎么辦呢?
初練太極如何防止膝關節(jié)疼痛
膝關節(jié)在陳氏太極拳運動中起重要作用,初學者可能會出現(xiàn)膝關節(jié)疼痛的現(xiàn)象,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屬于正常痛,由于屈膝,重心不斷地左右移動,膝關節(jié)螺旋纏繞,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因為平時少有這種運動,所以會有痛感,這是生理鍛煉的必然反映。正常一個月左右便會消痛。
另一種屬病態(tài)痛,由于練拳時功架不當所致,有的拳友錯誤地把松胯下沉誤認為就是一味地向下蹲,膝蓋向前跪,這樣便造成膝關節(jié)上力量的積壓。長期以往便會出現(xiàn)膝蓋勞損。
預防方法:練拳之前應先充分活動開膝關節(jié),方法是:兩腳自然開立約與肩同寬。兩手掌按在膝蓋上,與膝關節(jié)為軸,同時向里、向外各旋轉8圈。
然后兩腳并攏向左右各旋轉8圈。反復練習。陳氏太極拳運動中強調重心虛實分明,實腿的膝蓋應與腳面對照,保持小腿的相對垂直,膝蓋往前不可超越腳尖,虛腿膝蓋也應向上領起,兩膝蓋分別與腳尖方向保持一致,這樣身體重心可通過膝關節(jié)的弧度傳遞到腳掌,
古人云:“功到自然成”,不要誤解為盲目的練,求數(shù)量;初學者一定要注意姿勢,功架的標準,充分掌握太極拳的要領及運動規(guī)律、中規(guī)中矩、循序漸進,發(fā)現(xiàn)并糾正錯誤,以免走彎路,無法發(fā)揮其健身作用。
陳氏太極拳在強調自然呼吸的同時,尤其對呼氣特別重視。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正常情況下,吸氣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呼氣時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
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全身處于緊張狀態(tài),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全身出現(xiàn)舒緩狀態(tài),心跳減慢。
在練拳時注意呼氣,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相對減弱,這時血管就處于舒張狀態(tài),毛細血管舒張,血液流動暢通,微循環(huán)灌注,因此使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擔,對防治高血壓引起的冠心病很有好處。
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太極拳的慢動作在顯著降低血壓方面與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具有同等效果。練習太極拳還可以改善健身者的心肺血管功能,甚至包括做過冠狀動脈迂回手術的病人
練習太極拳還可避免過氧化脂質水平增高。高血脂癥患者伴有脂代謝紊亂,其特點是:血漿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膽固醇(LDL-C)濃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降低。
練習太極拳能使人的血液TC、LDL-C水平顯著下降。長年堅持練習太極拳可調節(jié)脂類代謝,降低血糖,增加HDL-C及HDL- C/TC比值,而血漿HDL含量與冠心病發(fā)病率成反比。
練習太極拳可使血液非酶抗氧化能力顯著提高,對改善老年人的血脂代謝、提高機體供氧能力、延緩衰老有著積極的作用。
上海體育科研所的資料表明,練習太極拳1年后,血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均有下降。這說明練習太極拳盡管運動強度不大,但同樣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打太極拳能治慢性病
打太極拳能治慢性病,康老在年輕時就深有體會。1949年,康老在沈陽高人民法院東北分院工作期間,由于物質匱乏,缺醫(yī)少藥,加上工作繁忙,長期營養(yǎng)不良,雖然只有23歲,就患有胃病、神經(jīng)衰弱、初期肺結核。
一位老同事建議他練練拳,動作很簡單,就一節(jié)“摸魚”,相當于太極拳的云手動作,每天練20分鐘,康老很快就恢復了體力,這三種毛病也都漸漸好了起來。
因年輕時就嘗到太極拳的甜頭,故康老一有空就習練,雖多有中斷,但40歲以后一直堅持至今,每天打兩遍拳,風雨無阻,即使出差在外,也要抽空練一下。
康老說,“打太極拳感覺很輕松,傳統(tǒng)太極拳太復雜,太繁瑣,我就將有些動作簡化,有些動作增加次數(shù),瞧,單鞭4下改成10下了。”
康老練太極拳時,沒有太多的意念,不追求意隨氣行,而是隨便想,尤其喜歡構思文章。練拳的狀態(tài)是一種很沉靜、很沉思的過程,練著練著靈感自然就冒出來了,這感覺讓人很享受。
練拳也是恢復體力的好方式??道虾屠习榻?jīng)常一起逛公園,回家后,愛人累了就倒在床上,康老也累,但他用練太極拳來解乏。只二三十分鐘,練完一遍拳,比躺在床上睡一覺還輕松,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