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通過針刺一定的穴位,對人體一定的區(qū)域,可產生一定的止痛作用,這也是經絡穴位療法的重要治療作用。
2、經絡穴位療法對疾病的治療作用
祖國醫(yī)學把陰陽學說作為它的重要理論組成部分,它認為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陰陽兩個方面。
它們代表一切事物中所存在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如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yōu)殛?、夜為陰。白晝又分為上半天是陽中陽、下半天是陽中陰,夜間上半夜是陰中陰、下半夜是陰中陽等。而且它也貫穿在人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用藥等各方面。如在生理上,以陽代表皮毛、肌肉、筋骨,以陰代表體內臟腑,即外為陽、內為陰。而人體內臟腑,其中六腑為陽、五臟為陰。從器官和它的功能上分,氣為陽、血為陰,功能為陽、組織器官為陰。這一陰一陽的動態(tài)平衡,維持著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行的健康狀態(tài)。祖國醫(yī)學認為疾病的發(fā)生,乃是陰陽平衡失調的結果。
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如果陰陽離決則整個生命也就停止了。而經絡穴位療法具有打通經絡、暢通氣血、平衡陰陽的功效,從而起到祛除疾病的作用。表現(xiàn)在對亢進的、興奮的、痙攣的組織器官具有抑制作用,而對虛弱的、抑制的、遲緩的組織器官具有興奮、增強作用。
如,針刺曲池穴、人迎穴、血壓點、涌泉穴等,對原有血壓水平較高者有降低作用,對原有血壓水平較低者卻有升高作用;針刺內關等穴,可使心動過速者減慢心率,而心動過緩者可加快心率,使他們恢復到正常水平;針刺中脘穴、合谷穴、曲池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可使痙攣的胃弛緩,胃不蠕動的發(fā)生蠕動,蠕動過強者變慢。
通過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充分證明了,經絡穴位療法對人體組織器官及各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有著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特別是在病理的狀態(tài)下,這種調節(jié)作用更加顯著,而且這種調節(jié)多屬于良性的雙向調節(jié),使病理改變逐漸趨向正常的生理水平。達到陰陽平衡,這就是經絡穴位療法所以能夠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中醫(yī)理療包括哪些項目,中醫(yī)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用的治療手段,它也入駐了奧運村,通過中醫(yī)理療的方法調理身體,能夠改善我們的體體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大家可以選擇用這種方法預防疾病。